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专业术语译表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研究背景及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2 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3-24页 |
2.1 压缩感知概述 | 第13-16页 |
2.2 压缩感知重构算法 | 第16-21页 |
2.2.1 重构算法原理 | 第16-17页 |
2.2.2 重构算法的分类与优缺点分析 | 第17-18页 |
2.2.3 几类典型重构算法重构效果对比 | 第18-21页 |
2.3 分布式压缩感知视频编解码概述 | 第21-23页 |
2.3.1 分布式压缩感知视频编解码原理 | 第21-23页 |
2.3.2 现有的编解码方案与不足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基于平滑l_0范数的压缩感知重构算法改进 | 第24-36页 |
3.1 基于平滑l_0范数重构算法基础 | 第24-25页 |
3.2 l_0范数逼近函数选择 | 第25-27页 |
3.3 迭代搜索方向 | 第27-28页 |
3.4 迭代搜索方法 | 第28-29页 |
3.5 迭代终止条件 | 第29-30页 |
3.6 实验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高效低编码端复杂度的压缩感知视频编解码模型 | 第36-52页 |
4.1 模型的系统结构 | 第36-38页 |
4.2 典型模型的框架及实现 | 第38-39页 |
4.2.1 分布式视频编解码模型框架 | 第38页 |
4.2.2 分布式压缩感知视频编解码模型框架 | 第38-39页 |
4.3 本文所提模型框架及实现 | 第39-42页 |
4.3.1 编码端设计 | 第40-41页 |
4.3.2 解码端设计 | 第41-42页 |
4.4 实验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2-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自适应压缩感知编码模型及压缩感知信道估计算法 | 第52-63页 |
5.1 自适应压缩感知编码模型与实现 | 第52-57页 |
5.1.1 采样率控制器 | 第53-56页 |
5.1.2 自适应校验 | 第56-57页 |
5.2 压缩感知信道估计算法 | 第57-62页 |
5.2.1 无线通信信道 | 第58-60页 |
5.2.2 仿真实验与数据分析 | 第60-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完成的工作与成果 | 第63页 |
6.2 未来的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