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利用基础上的陈炉古镇景观环境整合设计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旅游业和特色古镇的快速发展 | 第10-12页 |
1.1.2 陈炉古镇旅游发展机遇与挑战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框架和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5-21页 |
1.4.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1.4.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1.5 基础理论研究 | 第21-24页 |
1.5.1 整合设计 | 第21-23页 |
1.5.2 地域性景观 | 第23-24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2 陈炉古镇景观环境要素梳理 | 第26-78页 |
2.1 自然及人文环境要素梳理 | 第26-35页 |
2.1.1 自然环境特征 | 第26-32页 |
2.1.2 人文环境特征 | 第32-35页 |
2.2 建筑及周边环境景观梳理 | 第35-43页 |
2.2.1 建筑分布 | 第35-36页 |
2.2.2 建筑环境特点 | 第36-43页 |
2.3 道路景观环境梳理 | 第43-59页 |
2.3.1 道路现状 | 第43-47页 |
2.3.2 道路沿线建筑环境 | 第47-52页 |
2.3.3 道路沿线开敞空间 | 第52-55页 |
2.3.4 道路沿线植被 | 第55-59页 |
2.4 重要景点景观环境梳理 | 第59-64页 |
2.4.1 兴山寺 | 第60-62页 |
2.4.2 永受堡观景台 | 第62-64页 |
2.5 植被及小品要素梳理 | 第64-73页 |
2.5.1 植被要素梳理 | 第64-70页 |
2.5.2 景观小品要素梳理 | 第70-73页 |
2.6 总结 | 第73-77页 |
2.6.1 陈炉古镇景观环境可利用要素 | 第73-75页 |
2.6.2 陈炉古镇景观环境需改善要素 | 第75-7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3 陈炉古镇景观环境整合设计总体思路 | 第78-90页 |
3.1 规划总体定位 | 第78-79页 |
3.1.1 旅游规划定位 | 第78页 |
3.1.2 景观规划设计定位 | 第78-79页 |
3.2 景观整合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 第79-80页 |
3.2.1 指导思想 | 第79页 |
3.2.2 设计原则 | 第79-80页 |
3.3 景观环境整合设计策略 | 第80-82页 |
3.4 景观环境设计总体思路 | 第82-89页 |
3.4.1 总体景观布局 | 第82-84页 |
3.4.2 建筑及周边环境设计思路 | 第84-85页 |
3.4.3 道路景观设计思路 | 第85-87页 |
3.4.4 重要景点设计思路 | 第87页 |
3.4.5 绿化及小品设计思路 | 第87-8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4 陈炉古镇景观环境整合设计 | 第90-128页 |
4.1 景观总体规划及视线分析 | 第90-102页 |
4.1.1 景观总体布局 | 第90-99页 |
4.1.2 景观视线分析 | 第99-102页 |
4.2 建筑及周边环境设计 | 第102-109页 |
4.2.1 民居建筑及周边环境 | 第102-106页 |
4.2.2 公共建筑及周边环境 | 第106-109页 |
4.3 道路景观设计 | 第109-119页 |
4.3.1 外部道路交通景观环境设计 | 第109-111页 |
4.3.2 内部道路交通景观环境设计 | 第111-119页 |
4.4 重要景点景观环境设计 | 第119-122页 |
4.5 绿化植被及景观小品设计 | 第122-126页 |
4.5.1 绿化植被设计 | 第122-125页 |
4.5.2 景观小品设计 | 第125-12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5 景观环境整合设计策略探讨 | 第128-148页 |
5.1 景观环境设计要素现状分析 | 第128-130页 |
5.1.1 自然环境 | 第128-130页 |
5.1.2 人文环境 | 第130页 |
5.2 景观环境整合设计定位及思路 | 第130-132页 |
5.2.1 景观环境整合设计定位 | 第130-131页 |
5.2.2 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的确立 | 第131页 |
5.2.3 景观环境整合设计思路 | 第131-132页 |
5.3 景观环境整合设计策略 | 第132-146页 |
5.3.1 依山就势,利用地形地貌,创造台地景观 | 第132-134页 |
5.3.2 道路紧扣主题,步移景异 | 第134-136页 |
5.3.3 建筑与景观环境高度融合、相得益彰 | 第136-139页 |
5.3.4 节点空间“画龙点睛” | 第139-141页 |
5.3.5 绿化植被及小品凸显地域特色 | 第141-14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46-148页 |
6 结论 | 第148-150页 |
致谢 | 第150-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6页 |
论文插图来源 | 第156-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