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空气特性论文

基于人体(火用)分析的建筑热环境舒适性探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热舒适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人体热模型研究进展第13页
        1.2.3 人体(火用)分析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5-17页
        1.3.1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2 国内外人体基础生理参数的理论基础第17-23页
    2.1 人体基础代谢率、皮肤表面积的定义第17页
    2.2 国内外人体基础代谢率、皮肤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第17-19页
    2.3 不同年龄段国内外人体基础代谢率、皮肤表面积对比第19-21页
    2.4 小结第21-23页
3 人体(火用)分析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23-33页
    3.1 人体热模型第23-25页
    3.2 人体(火用)模型第25-28页
        3.2.1 新陈代谢(火用)第25-26页
        3.2.2 储存(火用)第26页
        3.2.3 呼吸(火用)第26-27页
        3.2.4 皮肤的热质交换(火用)第27-28页
    3.3 模型的验证第28-31页
        3.3.1 新陈代谢(火用)计算方法的验证第28-29页
        3.3.2 人体(火用)分析模型计算结果的验证第29-31页
    3.4 小结第31-33页
4 人体(火用)损失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3-39页
    4.1 正交实验法介绍第33页
    4.2 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第33-36页
    4.3 方差分析第36-37页
    4.4 小结第37-39页
5 人体(火用)分布与热舒适之间关系第39-49页
    5.1 人体(火用)分布情况第39-40页
    5.2 人体(火用)损失速率、(火用)交换速率和室内环境参数之间关系第40-43页
    5.3 人体(火用)损失速率、(火用)交换速率和室外环境参数之间关系第43-44页
    5.4 中美人体(火用)损失速率、交换速率对比第44-47页
    5.5 小结第47-49页
6 我国建筑中人体(火用)损失速率、(火用)交换速率与热舒适状态之间关系第49-67页
    6.1 中国气候特点第49页
    6.2 空调建筑中我国人体(火用)分析结果第49-55页
    6.3 自然通风建筑中我国人体(火用)分析结果第55-66页
        6.3.1 DeST软件简介第56-57页
        6.3.2 DeST-c模型介绍及计算结果第57-65页
        6.3.3 (火用)计算结果第65-66页
    6.4 小结第66-67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7.1 结论第67页
    7.2 展望第67-69页
致谢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9页
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柱状受限空间圆形射流流场特性与环流区机理研究
下一篇:保护与利用基础上的陈炉古镇景观环境整合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