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中学校园欺凌行为调查与教育策略研究--以Y中学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绪论第8-18页
    一、研究背景第8-9页
        (一) 校园欺凌行为的普遍性第8页
        (二) 国家对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高度重视第8-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 理论意义第9-10页
        (二) 实践意义第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6页
        (一) 国内关于校园欺凌行为的研究第10-14页
        (二) 国外关于校园欺凌行为的研究第14-15页
        (三)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第15-16页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6页
        (一) 研究思路第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页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6-18页
第一章 中学校园欺凌行为的理性思考第18-29页
    一、核心概念界定第18-20页
        (一) 校园欺凌的涵义第18-19页
        (二) 校园欺凌的分类第19页
        (三) 校园欺凌的角色划分第19-20页
    二、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第20-21页
        (一) 身心发展不平衡第20-21页
        (二) 情绪的稳定性与冲动性并存第21页
        (三) 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塑性统一第21页
    三、校园欺凌行为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一) 社会学习理论第21-22页
        (二) 认知行为理论第22页
        (三)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第22-23页
    四、国外关于防治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功经验第23-29页
        (一) 美国防治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功经验第23-25页
        (二) 日本防治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功经验第25-26页
        (三) 英国防治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功经验第26-27页
        (四) 国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校园欺凌行为治理的启示第27-29页
第二章 中学校园欺凌行为的现状——以扬州市Y中学为例第29-42页
    一、调查设计第29-30页
        (一) 调查目的第29页
        (二) 调查对象第29页
        (三) 调查工具第29-30页
        (四) 调查实施第30页
        (五) 数据处理第30页
    二、中学校园欺凌行为的现状调查第30-42页
        (一) 中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基本情况第30-32页
        (二) 中学校园欺凌行为的具体表现第32-36页
        (三) 中学生对待欺凌行为的态度第36-40页
        (四) 教师、家长对待欺凌行为的态度第40-42页
第三章 中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第42-48页
    一、初中生身心发展不平衡,是导致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内生因素第42-43页
        (一) 认知发展不成熟第42页
        (二) 情绪发展不稳定第42-43页
    二、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存在不足,客观上增加了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风险第43-44页
        (一) 学校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重视度不够第43页
        (二) 学校对校园欺凌行为缺乏有效的的监督与管理第43-44页
    三、家庭教育的缺位,导致学生人格存在缺陷第44-46页
        (一) 家庭结构不完整第44-45页
        (二) 家庭教养方式不恰当第45-46页
    四、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助长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第46-48页
        (一) 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第46页
        (二)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第46-48页
第四章 中学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研究——以扬州市Y中学为例第48-57页
    一、学校层面: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48-50页
    二、班级层面:有针对性的实施团体心理辅导训练第50-57页
        (一) 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设计第51-52页
        (二)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实施第52-55页
        (三) 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果第55-57页
第五章 对中学校园欺凌行为干预的反思与建议第57-63页
    一、针对Y中学校园欺凌行为干预的反思第57-59页
        (一) 对Y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反思第57-58页
        (二) 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反思第58-59页
    二、对校园欺凌行为干预的建议第59-63页
        (一) 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第59页
        (二) 提升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性第59-60页
        (三) 加大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监管力度第60页
        (四) 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第60-61页
        (五)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附录一第67-70页
附录二第70-71页
附录三第71-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控制变量能力发展研究
下一篇:盐城市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成就目标定向和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