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1.2.1 自创无形资产计量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2.2 公允价值会计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公允价值与无形资产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23-35页 |
2.1 公允价值概念 | 第23-24页 |
2.2 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2.2.1 经济学理论 | 第24-25页 |
2.2.2 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理论 | 第25-26页 |
2.2.3 有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理论 | 第26-27页 |
2.2.4 公允价值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论 | 第27-29页 |
2.3 公允价值计量基本方法 | 第29-31页 |
2.3.1 公允价值层级 | 第29页 |
2.3.2 公允价值输入值 | 第29-30页 |
2.3.3 公允价值估值技术 | 第30-31页 |
2.4 无形资产计量理论与方法 | 第31-35页 |
2.4.1 无形资产概念及分类 | 第31-34页 |
2.4.2 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 第34-35页 |
第3章 自创无形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35-41页 |
3.1 自创无形资产历史成本计量法的缺陷 | 第35-37页 |
3.1.1 导致自创无形资产计量极不全面真实 | 第35页 |
3.1.2 所提供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 第35页 |
3.1.3 导致企业决策出现偏差 | 第35-36页 |
3.1.4 不能准确反映企业价值 | 第36页 |
3.1.5 影响企业自主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 第36页 |
3.1.6 影响国家的自主创新战略和决策 | 第36-37页 |
3.2 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自创无形资产的必要性 | 第37-38页 |
3.2.1 符合会计目标要求 | 第37-38页 |
3.2.2 符合有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 | 第38页 |
3.3 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自创无形资产的可能性 | 第38-41页 |
第4章 湖南海兴自创无形资产计量的案例研究 | 第41-53页 |
4.1 湖南海兴的情况简介 | 第41-42页 |
4.2 湖南海兴自创无形资产及其特点 | 第42-43页 |
4.3 湖南海兴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计量 | 第43-44页 |
4.4 湖南海兴自创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 第44-49页 |
4.4.1 计量对象的确定 | 第44页 |
4.4.2 公允价值计量的技术路径选择 | 第44-46页 |
4.4.3 确定预期超额收益与折现率的理论基础 | 第46-47页 |
4.4.4 计量结果 | 第47-49页 |
4.5 不同计量结果对湖南海兴财务报告的影响 | 第49-51页 |
4.5.1 对湖南海兴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 第49-50页 |
4.5.2 对湖南海兴利润表的影响 | 第50-51页 |
4.6 不同计量结果对湖南海兴经营决策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 第51-53页 |
4.6.1 对湖南海兴经营决策的影响 | 第51-52页 |
4.6.2 对湖南海兴风险管理的影响 | 第52-53页 |
第5章 针对湖南海兴自创无形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 第53-56页 |
5.1 建立湖南海兴自创无形资产计量的财务制度 | 第53-54页 |
5.2 完善湖南海兴自创无形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风险控制 | 第54页 |
5.3 提升湖南海兴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 第54-55页 |
5.4 加强湖南海兴自创无形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 | 第55页 |
5.5 加强湖南海兴与审计和资产评估等机构的合作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