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1页 |
二、相关文献研究概况 | 第11-16页 |
(一)国外城镇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二)国内城镇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第15-16页 |
三、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一)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四、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第一节 城市经济学理论 | 第19-21页 |
一、城市的定义和起源 | 第19页 |
二、城市经济学理论概述 | 第19-20页 |
三、城市经济学的起源及我国发展情况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1-22页 |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和特征 | 第21页 |
二、经济增长的方式 | 第21-22页 |
第三节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 第22-24页 |
一、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的涵义 | 第22-23页 |
二、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的应用 | 第23-24页 |
第四节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24-25页 |
一、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形成 | 第24页 |
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代表观点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理论概述 | 第26-36页 |
第一节 城镇和城镇化的概念 | 第26-28页 |
一、城镇的定义和起源 | 第26-27页 |
二、城镇化的概念界定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特征 | 第28-29页 |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提出 | 第28-29页 |
二、新型城镇化的特征 | 第29页 |
第三节 世界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和启示 | 第29-32页 |
一、世界各国的城镇化历程 | 第29-30页 |
二、国外城镇化的历史教训 | 第30-32页 |
第四节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 第32-34页 |
一、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时期(1949~1957 年) | 第32-33页 |
二、“大跃进”及其后期调整时期(1958~1963 年) | 第33页 |
三、“文革”时期(1964~1978 年) | 第33页 |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时期(1979~1996 年) | 第33-34页 |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1997 年至今)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36-42页 |
第一节 通过消费和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 第36-37页 |
一、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能力提升 | 第36-37页 |
二、创造巨大的投资需求 | 第37页 |
第二节 通过集聚和辐射效应带动经济增长 | 第37-39页 |
一、通过集聚效应带动经济增长 | 第37-38页 |
二、通过辐射效应带动经济增长 | 第38-39页 |
第三节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促进经济增长 | 第39-41页 |
一、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 第39-40页 |
二、有利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2-50页 |
第一节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 第42-44页 |
一、指标选取 | 第42页 |
二、数据处理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平稳性检验 | 第44-46页 |
第三节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6-47页 |
第四节 建立回归方程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 第50-64页 |
第一节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 | 第50-52页 |
一、维护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 | 第50页 |
二、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城市承载力 | 第50-51页 |
三、促进文化型城镇化建设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强化产业支撑,筑牢城镇化基础 | 第52-55页 |
一、城镇化发展需要实体产业支撑的必要性 | 第52-53页 |
二、以农业现代化支撑城镇化发展 | 第53-54页 |
三、强化工业发展对城镇就业的突出作用 | 第54页 |
四、提升第三产业发展层次,为城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 第54-55页 |
第三节 统筹城乡规划,发展多元城镇化 | 第55-57页 |
一、合理规划城镇布局,节约城建用地 | 第55-56页 |
二、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 | 第56-57页 |
三、积极发展都市圈和城市群 | 第57页 |
第四节 加快制度改革,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 | 第57-61页 |
一、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 第57-58页 |
二、积极完善土地制度改革 | 第58-59页 |
三、深化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59-60页 |
四、促进金融财税体系改革 | 第60-61页 |
第五节 倡导生态文明,推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 第61-63页 |
一、传统城镇化模式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 第61-62页 |
二、加快生态文明型城镇化建设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