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内高速公路改扩建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外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2 高速公路现状病害分析 | 第17-24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路基路面病害类型及产生原因 | 第17-20页 |
2.2.1 裂缝 | 第17-18页 |
2.2.2 车辙 | 第18页 |
2.2.3 坑槽和拥包 | 第18-19页 |
2.2.4 路基沉降 | 第19页 |
2.2.5 路基支挡结构损坏 | 第19-20页 |
2.3 桥梁病害类型及产生原因 | 第20-22页 |
2.3.1 桥面系病害 | 第20-21页 |
2.3.2 上部结构病害 | 第21-22页 |
2.3.3 下部结构病害 | 第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3 高速公路技术状况现状评价 | 第24-55页 |
3.1 引言 | 第24-25页 |
3.2 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 第25-31页 |
3.2.1 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矩阵的建立 | 第25-26页 |
3.2.2 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6-27页 |
3.2.3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27-28页 |
3.2.4 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函数确定的理想点法 | 第28页 |
3.2.5 实例分析 | 第28-31页 |
3.3 高速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价 | 第31-40页 |
3.3.1 综合评定法 | 第31-34页 |
3.3.2 变权综合评定法原理 | 第34-35页 |
3.3.3 变权综合评定法对桥梁技术状况的评价 | 第35-36页 |
3.3.4 实例分析 | 第36-40页 |
3.4 高速公路路基技术状况评价 | 第40-46页 |
3.4.1 功能重要度系数法基本原理 | 第40-42页 |
3.4.2 功能重要度系数法确定路基技术指标权重 | 第42-44页 |
3.4.3 高速公路路基技术状况的确定 | 第44-45页 |
3.4.4 实例分析 | 第45-46页 |
3.5 高速公路技术状况综合评定 | 第46-54页 |
3.5.1 灰色聚类决策模型 | 第46-48页 |
3.5.2 确定指标体系 | 第48-49页 |
3.5.3 基于灰色聚类的高速公路技术状况评价 | 第49-50页 |
3.5.4 实例分析 | 第50-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改扩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优化研究 | 第55-79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高速公路改扩建路线设计方法 | 第55-68页 |
4.2.1 设计原则 | 第55-56页 |
4.2.2 平面设计方法 | 第56-59页 |
4.2.3 纵断面设计方法 | 第59-65页 |
4.2.4 平纵面组合设计 | 第65-68页 |
4.3 连霍高速洛三灵段改扩建路线优化处理 | 第68-78页 |
4.3.1 路线设计基本情况 | 第68-69页 |
4.3.2 路线的优化处理 | 第69-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5 高速公路主线上跨桥梁改扩建优化研究 | 第79-97页 |
5.1 引言 | 第79页 |
5.2 高速公路主线上跨桥梁改扩建方案决策模型 | 第79-88页 |
5.2.1 决策指标 | 第79-80页 |
5.2.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80-86页 |
5.2.3 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方案决策选择 | 第86-88页 |
5.3 实例分析 | 第88-96页 |
5.3.1 岳沟上跨桥梁 | 第88-92页 |
5.3.2 破胡上跨桥梁 | 第92-9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6.1 结论 | 第97-98页 |
6.2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