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车载网络技术概述 | 第10-12页 |
1.2.1 车载网络的分类与对比 | 第11页 |
1.2.2 车载网络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3 FlexRay总线概述 | 第12-15页 |
1.3.1 FlexRay总线的特性 | 第12-13页 |
1.3.2 FlexRay总线的应用领域 | 第13页 |
1.3.3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2 FlexRay网络通信协议研究 | 第16-26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6页 |
2.2 节点结构 | 第16-17页 |
2.3 FlexRay协议电气信号定义 | 第17-18页 |
2.4 网络拓扑结构 | 第18-19页 |
2.4.1 总线型拓扑结构 | 第18页 |
2.4.2 星形拓扑结构 | 第18-19页 |
2.4.3 混合型拓扑结构 | 第19页 |
2.5 协议操作控制 | 第19-25页 |
2.5.1 编码和解码 | 第19-21页 |
2.5.2 帧格式 | 第21页 |
2.5.3 媒体访问控制 | 第21-23页 |
2.5.4 唤醒和启动 | 第23-24页 |
2.5.5 时钟同步 | 第24-25页 |
2.6 FlexRay节点的运行状态 | 第2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FlexRay总线网络时间特性研究与优化 | 第26-38页 |
3.1 FlexRay总线静态段特性分析及优化 | 第26-31页 |
3.1.1 静态段时间特性分析 | 第26-27页 |
3.1.2 静态段消息优化配置 | 第27-30页 |
3.1.3 静态段有效带宽利用率 | 第30-31页 |
3.2 FlexRay总线动态段特性分析及优化 | 第31-37页 |
3.2.1 动态段时间特性分析 | 第32-33页 |
3.2.2 消息的帧ID值和节点的pLatestTx值分析 | 第33-35页 |
3.2.3 动态段的最坏响应时间分析 | 第35-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基于FlexRay总线的四轮独立电驱动汽车网络架构设计 | 第38-50页 |
4.1 四轮独立电驱动汽车概述 | 第38-39页 |
4.2 车载网络总体设计方案 | 第39-41页 |
4.3 基于FlexRay总线的电子差速控制系统 | 第41-45页 |
4.3.1 电子差速系统概念 | 第41页 |
4.3.2 电子差速控制模型 | 第41-44页 |
4.3.3 FlexRay通信系统架构设计 | 第44-45页 |
4.4 FlexRay集群参数配置 | 第45-49页 |
4.4.1 通信时隙分配 | 第45-46页 |
4.4.2 协议参数配置 | 第46-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FlexRay总线控制节点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62页 |
5.1 中央控制器节点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58页 |
5.1.1 中央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50-54页 |
5.1.2 中央控制器软件设计 | 第54-58页 |
5.2 电机控制器节点的设计与实现 | 第58-61页 |
5.2.1 电机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58-60页 |
5.2.2 电机控制器软件设计 | 第60-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FlexRay总线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62-70页 |
6.1 FlexRay网络测试平台 | 第62-64页 |
6.1.1 FlexRay仿真与调试工具 | 第62-63页 |
6.1.2 测试平台与硬件实物 | 第63-64页 |
6.2 FlexRay网络时序验证 | 第64-66页 |
6.3 电子差速控制实验 | 第66-6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7 总结和展望 | 第70-72页 |
7.1 总结 | 第70-71页 |
7.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A | 第76-78页 |
附录B | 第78-79页 |
附录C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