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美丽乡村的内涵 | 第16-21页 |
第一节 美丽乡村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一 美丽乡村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 美丽乡村建设的架构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我国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一 土地高速非农化 | 第18页 |
二 农村快速空心化 | 第18页 |
三 城乡要素流动不协调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机理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农村基层组织架构演化趋势及驱动机制 | 第21-30页 |
第一节 农村基层组织的历史演化进程 | 第21-24页 |
一 从血缘家庭公社到宗法制世袭等级组织体系 | 第22页 |
二 封建社会的乡村组织体系 | 第22-23页 |
三 清朝灭亡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基层组织 | 第23页 |
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制度的变革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农村组织结构的问题取向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组织优化的内在驱动机制 | 第25-27页 |
第四节 新型农村社区组织优化定位——“三位一体” | 第27-29页 |
一 经济发展优化 | 第27页 |
二 政治引领优化 | 第27-28页 |
三 社区公共产品服务优化 | 第28-29页 |
第五节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要素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典型案例分析及对比 | 第30-42页 |
第一节 蓬莱马家沟村——内生主导型美丽乡村 | 第30-33页 |
一 蓬莱马家沟村地理位置 | 第30页 |
二 蓬莱马家沟村的自然环境 | 第30页 |
三 蓬莱马家沟村的人文环境 | 第30-31页 |
四 蓬莱马家沟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情况 | 第31-32页 |
五 案例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烟台市高陵生态产业园——产业发展主导型美丽乡村 | 第33-36页 |
一 烟台市高陵镇地理位置 | 第33页 |
二 烟台市高陵镇自然环境 | 第33-34页 |
三 烟台市高陵镇人文环境 | 第34页 |
四 烟台市高陵镇生态产业园规划建设情况 | 第34-35页 |
五 案例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节 贵州安顺塘约模式——精准扶贫、集体化建设型美丽乡村 | 第36-39页 |
一 安顺塘约村地理位置 | 第36页 |
二 安顺塘约村自然环境 | 第36页 |
三 安顺塘约村人文环境 | 第36页 |
四 安顺塘约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情况 | 第36-38页 |
五 案例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节 案例对比分析 | 第39-42页 |
一 相同点 | 第39页 |
二 不同点 | 第39-40页 |
三 案例总结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村社区组织优化的路径思考 | 第42-45页 |
第一节 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加大交流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 第43页 |
第三节 优化基层社区资源配置,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 第43-4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