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地青春家庭剧叙事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关于电视剧类型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关于家庭剧研究 | 第15-16页 |
1.2.3 关于青春家庭剧研究 | 第16-17页 |
1.2.4 关于叙事研究 | 第17-18页 |
1.2.5 关于电视剧叙事策略研究 | 第18-19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创新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内地青春家庭剧概观 | 第21-36页 |
2.1 青春家庭剧释义 | 第21-23页 |
2.1.1 家庭剧的理论界定 | 第21-22页 |
2.1.2 青春家庭剧的理论界定 | 第22-23页 |
2.2 青春家庭剧类型勃兴的发展历程 | 第23-31页 |
2.2.1 初创与成型(2010 年) | 第23-24页 |
2.2.2 成熟与繁荣(2011-2012 年) | 第24-29页 |
2.2.3 细化与创新(2013 年至今) | 第29-31页 |
2.3 青春家庭剧由冷到热的播出情境 | 第31-36页 |
2.3.1 电视网络双头并进 | 第32-34页 |
2.3.2 内力外力共同作用 | 第34-36页 |
第3章 富有时代意蕴与文化品性的叙事内容 | 第36-44页 |
3.1 青年婚姻现象的立体透视 | 第36-39页 |
3.1.1 传统婚姻的颠覆 | 第36-37页 |
3.1.2 80 后爱情的追求 | 第37-39页 |
3.2 人伦亲情冲突的多维聚焦 | 第39-41页 |
3.2.1 家庭地位的变迁 | 第39-40页 |
3.2.2 代际情感的博弈 | 第40-41页 |
3.3 育儿身份错位的双重奏鸣 | 第41-44页 |
3.3.1 新手爸妈的述说 | 第41-43页 |
3.3.2 亲子教育的展示 | 第43-44页 |
第4章 结合传统与创新模式的叙事方式 | 第44-58页 |
4.1 现代都市时空的着力建构 | 第44-47页 |
4.1.1 80 后人生的表达 | 第44-46页 |
4.1.2 繁华城市的隐喻 | 第46-47页 |
4.2 围绕命运流程的叙事结构 | 第47-51页 |
4.2.1 不同线索的安排 | 第48-49页 |
4.2.2 代际冲突的张力 | 第49-51页 |
4.3 表现当代生活的人物设置 | 第51-58页 |
4.3.1 脸谱化的人物形象 | 第51-54页 |
4.3.2 戏剧性的伦理关系 | 第54-58页 |
第5章 叙事策略的主要缺陷与叙事类型的突破 | 第58-64页 |
5.1 弱化了当下青春家庭剧的叙事效果 | 第58-60页 |
5.1.1 题材同质化 | 第58-59页 |
5.1.2 主题浅表化 | 第59-60页 |
5.1.3 结构单一化 | 第60页 |
5.2 寻求未来青春家庭剧叙事类型的改变 | 第60-64页 |
5.2.1 增加个性元素与突破模式化并举 | 第60-61页 |
5.2.2 注重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有机结合 | 第61-62页 |
5.2.3 吸纳国外精品家庭剧的成功经验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新闻作品目录 | 第71-72页 |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从事的影视实践活动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