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与梳理 | 第10-12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2-13页 |
四、采用的主要理论概述 | 第13-15页 |
第一章 魔幻电影的定义及特点 | 第15-21页 |
1.1 魔幻元素与魔幻电影 | 第15-18页 |
1.1.1 魔幻的特性 | 第16-17页 |
1.1.2 魔幻电影区别于科幻电影 | 第17-18页 |
1.2 魔幻电影的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第二章 中美魔幻电影多角度比较探析 | 第21-41页 |
2.1 故事来源、题材的不同 | 第21-24页 |
2.1.1 神魔、传奇、志怪小说基础上的中国魔幻电影 | 第21-23页 |
2.1.2 希腊神话与欧洲文学基础上的美国魔幻电影 | 第23-24页 |
2.2 中西文化熏陶出的不同魔幻气质 | 第24-27页 |
2.2.1 仙术文化和侠义文化影响下的中国魔幻 | 第24-25页 |
2.2.2 巫术文化和骑士文化影响下的美国魔幻 | 第25-27页 |
2.3 各接地气的“死亡情结” | 第27-29页 |
2.3.1 《画皮》与《暮光之城》之看待“死亡” | 第27-28页 |
2.3.2 现实思想的魔幻式隐喻 | 第28-29页 |
2.4 因地制宜的“英雄主义” | 第29-31页 |
2.4.1 美国魔幻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 第30-31页 |
2.4.2 中国魔幻电影中的“英雄家国情怀” | 第31页 |
2.5 异类角色人格结构的不同呈现 | 第31-41页 |
2.5.1 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看中美魔幻电影中异类角色 | 第33-36页 |
2.5.1.1 本我——血与爱的冲动 | 第33-34页 |
2.5.1.2 自我——素食主义食谱与爱的守望者 | 第34-35页 |
2.5.1.3 超我——良心的审判者 | 第35-36页 |
2.5.2 中国魔幻电影角色“自我”的相对缺失 | 第36-41页 |
2.5.2.1 着力表现“超我”与个人牺牲 | 第36页 |
2.5.2.2 无情披露“本我”与欲望的宣泄 | 第36-37页 |
2.5.2.3 被伦理、道德等架空的“自我” | 第37-41页 |
第三章 中美魔幻电影差异的原因探析 | 第41-50页 |
3.1 魔幻电影的心理机制 | 第41-45页 |
3.1.1 魔幻电影与“集体无意识” | 第41-43页 |
3.1.2 魔幻电影与“想象界” | 第43-45页 |
3.2 魔幻情节发展的内驱力——角色的孜孜追求 | 第45-50页 |
3.2.1 爱与恨的宣泄 | 第46-47页 |
3.2.2 自身价值的探索与追求 | 第47-48页 |
3.2.3 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