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民间借贷的界分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 | 第9-11页 |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客观方面 | 第9页 |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观方面 | 第9-11页 |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民间借贷界分的现状 | 第11-18页 |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具体认定标准 | 第11-16页 |
1.“扰乱金融秩序”的认定 | 第11-13页 |
2.借款用途 | 第13-14页 |
3.亲友的认定 | 第14-16页 |
(二)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 | 第16-18页 |
三、界分两者中存在的争议问题 | 第18-29页 |
(一)立法规定中存在的争议 | 第18-20页 |
1.吸收与变相吸收行为的界定 | 第18-19页 |
2.“存款”的界定 | 第19-20页 |
(二)司法认定中存在的争议 | 第20-29页 |
1.犯罪数额的计算 | 第21-24页 |
2.“社会公众”的认定 | 第24-27页 |
3.公开宣传的认定 | 第27-29页 |
四、界分两者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一)法律界线模糊 | 第29-30页 |
(二)非法集资活动现行刑法规制问题 | 第30-33页 |
五、界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民间借贷的建议 | 第33-36页 |
(一)“吸收公众存款”的界定 | 第33页 |
(二)借鉴域外民间借贷制度 | 第33-35页 |
(三)建立社会信息征信体系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