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一、司法状况的初步梳理 | 第9-13页 |
| (一) 示范性案例 | 第9页 |
| (二) 裁判文书网案例(以2016年全年的案例为代表) | 第9-13页 |
| 1.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 | 第10页 |
| 2.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 | 第10-11页 |
| 3.基层人民法院的判决 | 第11-13页 |
| 二、司法状况的进一步分析:认定为防卫 | 第13-18页 |
| (一) 互殴停止后因他方再袭击而防卫 | 第13-14页 |
| (二) 为制止危险性持续的不法侵害而防卫 | 第14-16页 |
| (三) 多人围殴时为摆脱侵害而防卫 | 第16-18页 |
| 三、司法状况的进一步分析:认定为互殴 | 第18-25页 |
| (一) 基于斗殴意图而反击系互殴 | 第18-19页 |
| (二) 行为人积极准备工具应战系互殴 | 第19-21页 |
| (三) 造成当事人死亡后果易被认定为互殴 | 第21-22页 |
| (四) 一方突然暴力升级易被认定为互殴 | 第22-25页 |
| 四、司法界限的偏离与回归 | 第25-38页 |
| (一) 正当防卫的基本原理 | 第25-27页 |
| 1.个人权利的保护 | 第25页 |
| 2.法秩序的维护 | 第25-26页 |
| 3.利益衡量 | 第26页 |
| 4.防卫的主观条件 | 第26-27页 |
| (二) 司法界限的偏离 | 第27-30页 |
| 1.个人权利保护与法秩序维护之间的失衡 | 第27-29页 |
| 2.利益衡量过于偏向结果无价值 | 第29-30页 |
| (三) 司法界限的回归 | 第30-38页 |
| 1.平衡个人权利保护和法秩序维护的关系 | 第30-35页 |
| 2.利益衡量中应考虑行为无价值 | 第35-38页 |
| 总结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