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电气设备及附件论文

基于LFMCW毫米波的汽车防撞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1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8-9页
    1.2 课题的前景和现状第9-10页
        1.2.1 课题研究的市场前景第9页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0页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0-11页
第二章 毫米波汽车防撞系统工作原理第11-20页
    2.1 毫米波汽车防撞雷达工作原理简述第11-15页
        2.1.1 毫米波简介第11-12页
        2.1.2 毫米波汽车防撞雷达组成第12-13页
        2.1.3 静止目标测距原理第13-14页
        2.1.4 运动目标测距测速原理第14-15页
    2.2 汽车防撞系统数学模型研究第15-17页
    2.3 天线发射角度的确定第17-19页
    2.4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毫米波汽车防撞系统的硬件实现第20-32页
    3.1 TM320LF2407 芯片介绍第20-24页
        3.1.1 LF2407 硬件结构第20-23页
        3.1.2 TMS320LF2407 存储器和 I/O 空间第23-24页
    3.2 系统硬件设计第24-31页
        3.2.1 电源模块第25页
        3.2.2 时钟模块第25-26页
        3.2.3 复位电路第26-27页
        3.2.4 低通滤波器第27-28页
        3.2.5 DAC 模块第28页
        3.2.6 串行通信模块第28-29页
        3.2.7 外部数据/程序存储模块第29-30页
        3.2.8 CAN 通信接口模块第30-31页
    3.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毫米波汽车防撞系统算法研究第32-51页
    4.1 固定门限检测第32-37页
        4.1.1 检测过程第32-35页
        4.1.2 奈曼—皮尔逊准则第35-37页
    4.2 CA-CFAR 检测器第37-39页
    4.3 运动目标检测算法研究第39-44页
        4.3.1 基于 FFT-DWT 提高雷达处理增益的方法第39-41页
        4.3.2 基于 ZP-FFT 提高雷达处理增益的方法第41页
        4.3.3 处理增益的比较第41-42页
        4.3.4 运算量分析第42-44页
    4.4 实验仿真结果分析第44-47页
    4.5 模糊控制系统第47-49页
        4.5.1 模糊控制原理第47页
        4.5.2 模糊控制模型第47-49页
    4.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第51-59页
    5.1 DSP 软件开发环境第51-53页
        5.1.1 开发环境语言第51-52页
        5.1.2 CCS 开发环境的介绍第52-53页
    5.2 软件的功能与实现第53-58页
    5.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0页
    6.1 工作总结第59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65页
详细摘要第65-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应用研究
下一篇:品牌汽车专卖店汽车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