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鲜食糯玉米种性品质及其综合评判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8页
    1.1 鲜食糯玉米概况第9页
    1.2 糯玉米的营养价值第9-11页
    1.3 糯玉米的经济价值第11-12页
    1.4 国内外鲜食糯玉米的研究第12-13页
        1.4.1 国外糯玉米研究第12页
        1.4.2 我国鲜食糯玉米的育种现状第12-13页
    1.5 糯玉米新组合评判方法的研究第13-16页
        1.5.1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第13-14页
        1.5.2 优序图法第14页
        1.5.3 多因素综合评判第14-15页
        1.5.4 灰色关联度分析第15页
        1.5.5 灰色关联分析的应用第15-16页
    1.6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7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18页
        1.7.1 研究内容第17页
        1.7.2 主要思路第17-18页
第二章 鲜食糯玉米种性品质的研究第18-2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8-19页
        2.1.1 试验材料与地点第18页
        2.1.2 试验基本情况第18-19页
        2.1.3 调查项目第19页
        2.1.4 数据统计分析第1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19-25页
        2.2.1 鲜果穗主要性状及鲜穗产量因素的变异第19-20页
        2.2.2 鲜食糯玉米新组合主要穗部性状和产量的比较分析第20-21页
        2.2.3 鲜食糯玉米穗部性状的相关分析第21-22页
        2.2.4 鲜食糯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第22-23页
        2.2.5 穗部性状与产量的主成分分析第23-25页
        2.2.6 参试组合品尝鉴定结果第25页
    2.3 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黄淮海鲜食糯玉米综合评判第27-3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7-28页
        3.1.1 试验材料第27-28页
        3.1.2 试验基本情况第28页
        3.1.3 参试组合性状调查标准第28页
        3.1.4 数据转化第28页
        3.1.5 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第2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8-33页
        3.2.1 各性状调查结果的平均值第28页
        3.2.2 数据转化值第28-29页
        3.2.3 各性状权重确定第29页
        3.2.4 确定最优性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第29-30页
        3.2.5 计算灰色关联度系数第30页
        3.2.6 计算各组合关联度,排出各组合位次第30-33页
        3.2.7 组合筛选结论第33页
    3.3 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第34-38页
    4.1 讨论第34-36页
        4.1.1 种性品质分析讨论第34-35页
        4.1.2 糯玉米综合评判方法讨论第35-36页
    4.2 结论与展望第36-38页
        4.2.1 参试 31 个糯玉米组合中,有两个较优组合第36-37页
        4.2.2 “京彩甜糯”符合糯玉米品种审定的要求,已通过国家审定第37页
        4.2.3 灰色综合评判方法可作为联合方差,高稳系数分析方法的补充第37页
        4.2.4 权重系数的判定和相关性状的选定比较关键第37页
        4.2.5 鲜食糯玉米产业发展展望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4页
致谢第44-45页
作者简介第45-46页
附图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栽培模式对免耕马铃薯农艺性状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下一篇:长期保护性耕作对渭北旱塬玉米田土壤理化性状与作物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