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导学互动教学方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10-18页
    一、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二、 研究的现状第11-14页
    三、 研究的方法第14-15页
    四、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5页
    五、 研究所涉及的核心概念第15-18页
        (一) “导学式”教学方式的基本内涵第15-16页
        (二) “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基本内涵第16页
        (三) 思想政治课“导学互动”教学方式的基本内涵第16-18页
第一章 “导学互动”教学方式的由来及其发展第18-24页
    一、 “导学互动”教学方式产生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第18-21页
    二、 “导学互动”教学方式产生的实践基础第21-24页
        (一) “导学式”教学法的产生及其发展第21页
        (二) “互动式”教学法的产生及其发展第21-22页
        (三) “导学互动”教学方式的产生及其发展第22-24页
第二章 “导学互动”教学方式的教学效能、特征、教学评价第24-36页
    一、 “导学互动”教学方式的教学效能第24-25页
        (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24页
        (二)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第24-25页
        (三) 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效率第25页
    二、 “导学互动”教学方式的特征第25-28页
        (一) 教学过程中教师调控的自觉性第25-26页
        (二) 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的主体性、责任性和独立性第26-27页
        (三) 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民主性和互动性第27-28页
        (四) 教学结果的互补互促性第28页
    三、 “导学互动”教学方式的教学评价第28-36页
        (一) 思想政治课“导学互动”的实施效果第29-31页
        (二) “导学互动”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第31-36页
第三章 思想政治课“导学互动”教学方式的操作程序及其变式与教学策略第36-48页
    一、 思想政治课“导学互动”教学方式的操作程序第36-38页
        (一) 自学导纲第36-37页
        (二) 合作互动第37页
        (三) 导学归纳第37-38页
        (四) 反馈训练第38页
    二、 不同课型“导学互动”操作程序的变式第38-42页
        (一) 新授课第38-40页
        (二) 复习课第40-41页
        (三) 讲评课第41-42页
    三、 思想政治课“导学互动”教学策略第42-48页
        (一) 会学领先策略第42-43页
        (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第43-45页
        (三) 促进师生情感交融的策略第45-46页
        (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第46-48页
第四章 思想政治课“导学互动”教学实例第48-62页
    一、 教学设计理念第48-49页
    二、 教学内容分析第49-51页
        (一) 教材分析第49-50页
        (二) 学情分析第50页
        (三) 教学目标及学习任务定位第50-51页
        (四) 教学重、难点第51页
    三、 教学方法和手段第51-52页
        (一) 教学方法第51页
        (二) 教学手段第51-52页
    四、 教学过程第52-59页
        (一) 自学导纲第52-53页
        (二) 合作互动第53-55页
        (三) 导学归纳第55页
        (四) 反馈训练第55-59页
    五、 教学反思第59-62页
        (一) 问题情景导入,案例选用恰当第59-60页
        (二) 教学方法使用合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第60页
        (三) 教学过程逻辑性较强第60-62页
结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致谢第66-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化学学案教学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师PCK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