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1.1.1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研究结构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结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3 研究逻辑和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数据来源 | 第17-18页 |
第2章 国外证券经纪业务发展 | 第18-31页 |
2.1 国外证券公司发展现状和主要盈利模式 | 第18-21页 |
2.1.1 国外证券公司发展历程和现状概述 | 第18-19页 |
2.1.2 发达国家证券公司现状 | 第19-21页 |
2.2 中外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比较 | 第21-25页 |
2.2.1 美国高盛的盈利模式 | 第21-23页 |
2.2.2 日本野村证券的盈利模式 | 第23-24页 |
2.2.3 韩国三星证券的盈利模式 | 第24-25页 |
2.3 美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模式 | 第25-31页 |
2.3.1 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 | 第25-27页 |
2.3.2 美国证券经纪业务的主要模式 | 第27-31页 |
第3章 国内证券经纪业务现状、机遇与挑战 | 第31-44页 |
3.1 国内证券经纪业务的现状 | 第31-33页 |
3.1.1 市场规模和交易情况 | 第32页 |
3.1.2 股票账户情况 | 第32页 |
3.1.3 经纪业务收入 | 第32-33页 |
3.1.4 经纪业务市场集中度 | 第33页 |
3.2 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面临的问题 | 第33-36页 |
3.2.1 证券经纪业务同质化导致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 第33-34页 |
3.2.2 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投入产出结构失衡 | 第34页 |
3.2.3 没有形成逆周期的经纪业务模式 | 第34页 |
3.2.4 产品单一,服务差异化不足 | 第34-35页 |
3.2.5. 创新经纪业务有待提高 | 第35-36页 |
3.3 我国券商经纪业务存在问题旳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3.3.1 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致使证券公司创新能力不足 | 第36页 |
3.3.2 证券公司提供的服务与市场需求错配产生的矛盾 | 第36-37页 |
3.3.3 证券经纪业务盈利模式中存在收入弹性和成本刚性矛盾 | 第37页 |
3.3.4 研究服务不足制约经纪业务发展 | 第37-38页 |
3.4 证券交易量与经纪业务收入的实证分析 | 第38-44页 |
3.4.1 数据选择 | 第38-41页 |
3.4.2 计量回归 | 第41-43页 |
3.4.3 实证结论 | 第43-44页 |
第4章 国内证券经纪业务的竞争态势与转型趋势 | 第44-57页 |
4.1 国内证券经纪业务竞争态势 | 第44-48页 |
4.1.1 市场集中度有所上升 | 第44-45页 |
4.1.2 经纪业务佣金率趋于稳定 | 第45-46页 |
4.1.3 托管市值有所回升 | 第46-47页 |
4.1.4 从业人员数量下降、结构趋于优化 | 第47-48页 |
4.1.5 经纪人制度从起步走向成熟 | 第48页 |
4.2 国外证券经纪业务转型方向 | 第48-51页 |
4.2.1 经纪业务逐步转化为财富管理业务 | 第48-50页 |
4.2.2 需求因素:居民理财的多样化和专业化要求 | 第50-51页 |
4.2.3 供给因素:佣金自由化迫使投资银行转型 | 第51页 |
4.3 国内证券经纪业务转型方向 | 第51-57页 |
4.3.1 升级经纪业务,增加财富管理功能 | 第51-52页 |
4.3.2 加强资产管理,提升财富管理能力 | 第52-53页 |
4.3.3 经纪业务对象转型:机构服务差异化 | 第53-54页 |
4.3.4 经纪业务交易方式转型:网络化 | 第54-57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7-59页 |
5.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57-58页 |
5.2 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58页 |
5.3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