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1.2 文献回顾 | 第13-16页 |
1.2.1 IPO审计风险的文献回顾 | 第13-14页 |
1.2.2 关联方审计风险的文献回顾 | 第14-16页 |
1.2.3 概括性评论 | 第16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4.2 创新点 | 第18-19页 |
1.5 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2 审计风险的定义以及相关理论 | 第21-25页 |
2.1 审计风险、关联方以及关联交易的定义 | 第21-22页 |
2.1.1 审计风险的定义 | 第21页 |
2.1.2 关联方界定 | 第21-22页 |
2.1.3 关联交易界定 | 第22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2.2.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第22-23页 |
2.2.2 舞弊三角理论 | 第23-25页 |
3 创业板IPO审计的特点以及风险 | 第25-34页 |
3.1 创业板以及创业板IPO审计的基本特点 | 第25-29页 |
3.1.1 创业板概况与创业板IPO审计失败的代表性 | 第25-27页 |
3.1.2 创业板公司IPO审计风险的特点 | 第27-28页 |
3.1.3 关联方审计在创业板IPO审计中的重要性 | 第28-29页 |
3.2 创业板IPO审计风险中的关联方审计风险 | 第29-34页 |
3.2.1 关联方审计风险的特点 | 第29-30页 |
3.2.2 创业板IPO审计中关联方审计风险成因 | 第30-34页 |
4 由创业板IPO审计失败案例看关联方审计风险成因 | 第34-59页 |
4.1 案例简介 | 第34-40页 |
4.1.1 新大地 | 第34-35页 |
4.1.2 欣泰电气 | 第35-37页 |
4.1.3 小结 | 第37-40页 |
4.2 案例中关联方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 | 第40-51页 |
4.2.1 财务报表层面存在的关联方审计风险 | 第40-46页 |
4.2.2 认定层面存在的关联方审计风险 | 第46-49页 |
4.2.3 注册会计师未能合理识别关联方审计风险及其原因 | 第49-51页 |
4.3 注册会计师风险应对失败的结果及其成因 | 第51-59页 |
4.3.1 风险应对的审计程序及结果 | 第51-54页 |
4.3.2 风险应对失败的成因 | 第54-56页 |
4.3.3 审计合谋的可能性 | 第56-59页 |
5 控制创业板IPO审计风险对策——以关联方审计为角度 | 第59-68页 |
5.1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 第59-64页 |
5.1.1 提升关联方审计风险识别能力的对策 | 第59-62页 |
5.1.2 提升关联方审计风险应对能力的对策 | 第62-64页 |
5.2 拟创业板IPO企业层面 | 第64-65页 |
5.3 监管层面 | 第65-68页 |
5.3.1 企业会计准则方面 | 第65-66页 |
5.3.2 审计准则方面 | 第66-67页 |
5.3.3 法律法规方面 | 第67-68页 |
6 结论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页 |
6.2 不足之处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7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