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水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水路运输经济论文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港口选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10-15页
        1.2.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综述第10-13页
        1.2.2 港口选点的研究综述第13-14页
        1.2.3 文献述评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7-18页
        1.4.1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第17页
        1.4.2 论文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8-28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8-22页
        2.1.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第18-19页
        2.1.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第19-20页
        2.1.3 战略支点港口的概念第20-22页
    2.2 理论基础第22-23页
        2.2.1 港口的演进第22页
        2.2.2 地缘经济学第22-23页
        2.2.3 通道经济理论第23页
    2.3 港口选点的方法第23-28页
        2.3.1 主要方法的评述第23-25页
        2.3.2 主成分分析法第25-28页
第3章 战略支点港口选取的评价体系构建第28-34页
    3.1 战略支点港口选取的影响因素第28-30页
        3.1.1 港口自身条件第28-29页
        3.1.2 港口所在国环境第29页
        3.1.3 双边关系第29-30页
    3.2 评价体系的建立第30-34页
        3.2.1 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第30-31页
        3.2.2 本文指标体系的设立第31-34页
第4章 战略支点港口选取的实证研究第34-50页
    4.1 沿线港口现状和双边关系第34-36页
        4.1.1 沿线港口现状第34-35页
        4.1.2 中国参与情况和双边关系第35-36页
    4.2 支点港口选取的实证研究第36-44页
        4.2.1 样本数据采集和处理第36-37页
        4.2.2 可行性检验第37-38页
        4.2.3 主成分确定与解释第38-41页
        4.2.4 主成分得分的计算第41-44页
    4.3 实证结果分析第44-50页
        4.3.1 对综合得分较高港口的分析第44-48页
        4.3.2 对战略地位得分较高港口的分析第48-50页
第5章 促进战略支点港口建设的对策建议第50-54页
    5.1 建设战略支点港口逐步形成合作网络第50-51页
        5.1.1 东南亚航段中的巴生港第50页
        5.1.2 南亚航段中的科伦坡港和瓜达尔港第50-51页
        5.1.3 波斯湾和红海航段中的迪拜港第51页
    5.2 建立沿线战略支点港口合作机制第51-52页
        5.2.1 金融合作机制第51页
        5.2.2 信息合作机制第51-52页
        5.2.3 政策合作机制第52页
    5.3 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第52页
    5.4 加强教育文化合作第52-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1 原始数据第59-60页
附录2 标准化数据第60-61页
附录3 旋转后的主成分载荷矩阵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空视角下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影响研究
下一篇: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京津城际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