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0 引言 | 第10-22页 |
0.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0.2.1 创业、创业环境 | 第12-15页 |
0.2.2 创业企业生产率的增长研究 | 第15-16页 |
0.2.3 “新”新经济地理学关于企业生产率的增长与区域环境互动关系 | 第16-17页 |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0.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0.3.3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0.4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 第19-22页 |
0.4.1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0.4.2 研究不足 | 第20-22页 |
1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2-42页 |
1.1 创业企业与创业环境 | 第22-29页 |
1.1.1 创业企业及其特征概述 | 第22-24页 |
1.1.2 创业环境及描述因素概述 | 第24-29页 |
1.2 创业企业的成长阶段分析 | 第29-33页 |
1.2.1 企业成长阶段理论概述 | 第29-31页 |
1.2.2 企业成长及其动因概述 | 第31-33页 |
1.3 “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异质性企业生产率的增长因素 | 第33-37页 |
1.3.1 “新”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背景与企业异质性特征 | 第33-34页 |
1.3.2 异质性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 | 第34-35页 |
1.3.3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5-37页 |
1.4 “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企业生产率空间差异微观形成机理 | 第37-42页 |
1.4.1 “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企业成本差异与其空间特征 | 第37-39页 |
1.4.2 “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企业效率差异与其空间特征 | 第39-40页 |
1.4.3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40-42页 |
2 创业企业的异质性因素调查与统计分析 | 第42-60页 |
2.1 样本调查方法与处理过程 | 第42-45页 |
2.1.1 样本调查方法 | 第42-43页 |
2.1.2 数据处理过程 | 第43-45页 |
2.2 创业企业总体样本的异质性特征 | 第45-53页 |
2.2.1 总体样本的创业者人口统计特征及分析 | 第45-47页 |
2.2.2 创业企业总体样本异质性特征及分析 | 第47-48页 |
2.2.3 分行业样本异质性特征及分析 | 第48-53页 |
2.3 创业企业总体样本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53-60页 |
2.3.1 创业者人口统计空间分布特征及分析 | 第53页 |
2.3.2 企业内部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分析 | 第53-54页 |
2.3.3 外部环境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分析 | 第54-56页 |
2.3.4 创业企业生产率空间分布特征及分析 | 第56-60页 |
3 创业企业生产率增长内生因素计量实证分析 | 第60-66页 |
3.1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 第60-62页 |
3.1.1 变量选择与说明 | 第60-61页 |
3.1.2 实证模型设定 | 第61-62页 |
3.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3.2.1 异方差、多重共线性及稳健性检验 | 第62-63页 |
3.2.2 计量回归结果 | 第63页 |
3.2.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4 创业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外部影响因素计量实证分析 | 第66-74页 |
4.1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 第66-68页 |
4.1.1 变量选择与说明 | 第66-67页 |
4.1.2 实证模型设定 | 第67-68页 |
4.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68-74页 |
4.2.1 异方差、多重共线性及稳健性检验 | 第68-69页 |
4.2.2 计量回归结果 | 第69页 |
4.2.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69-74页 |
5 促进创业企业成长的区域相关支持对策 | 第74-78页 |
5.1 创业企业成长过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74页 |
5.2 创业企业相关财税支持对策 | 第74-75页 |
5.3 外部环境改善支持对策 | 第75-76页 |
5.4 区域创业环境体系构建对策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个人简历 | 第87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