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0.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0.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0.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0.3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4-15页 |
0.3.1 本文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页 |
0.3.2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第1章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廉洁教育概述 | 第15-21页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1.1.1 廉洁、廉洁教育 | 第15-16页 |
1.1.2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的界定、特点及作用 | 第16-17页 |
1.1.3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廉洁教育的内涵 | 第17-19页 |
1.2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1.2.1 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中之重 | 第19页 |
1.2.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 | 第19-20页 |
1.2.3 学生干部健康发展的必修课程 | 第20-21页 |
第2章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廉洁现状与分析 | 第21-29页 |
2.1 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 | 第21-23页 |
2.1.1 调查对象 | 第21-22页 |
2.1.2 调查内容 | 第22页 |
2.1.3 调查方法 | 第22-23页 |
2.2 调查数据处理结果 | 第23-25页 |
2.2.1 廉洁意识现状 | 第23-24页 |
2.2.2 不廉洁行为表现 | 第24页 |
2.2.3 廉洁教育开展情况 | 第24-25页 |
2.2.4 廉洁自律监督、奖惩机制状态 | 第25页 |
2.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 第25-29页 |
2.3.1 大学生自身廉洁意识薄弱 | 第25-26页 |
2.3.2 地方高校廉洁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 第26-27页 |
2.3.3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廉洁监督、奖惩机制不健全 | 第27-29页 |
第3章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廉洁教育面临的困境 | 第29-34页 |
3.1 廉洁教育长效机制建立面临困难 | 第29-30页 |
3.1.1 地方高校廉洁教育参与者主动性不足 | 第29页 |
3.1.2 地方高校廉洁基础条件薄弱滞后 | 第29-30页 |
3.1.3 地方高校廉洁意识整体欠缺 | 第30页 |
3.2 地方本位主义带来阻碍 | 第30-32页 |
3.2.1 以维稳之名消解廉洁监督 | 第30-31页 |
3.2.2 地方本位观念妨碍廉洁奖惩工作的开展 | 第31-32页 |
3.3 廉洁教育面临海量网络信息的挑战 | 第32-34页 |
3.3.1 网络信息多元化影响廉洁自律观念的形成 | 第32页 |
3.3.2 网络信息复杂化影响学生干部廉洁的判断力 | 第32页 |
3.3.3 网络信息虚拟化影响学生干部的廉洁志趣 | 第32-34页 |
第4章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廉洁教育路径 | 第34-40页 |
4.1 创新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廉洁教育模式 | 第34-35页 |
4.1.1 地方高校大学生廉洁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 第34页 |
4.1.2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廉洁培训模式创新 | 第34页 |
4.1.3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廉洁日常管理模式创新 | 第34-35页 |
4.2 拓宽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廉洁教育平台 | 第35-37页 |
4.2.1 拓宽多种媒体的交流和监督平台 | 第35页 |
4.2.2 拓宽校园第二课堂的学习和提高平台 | 第35-36页 |
4.2.3 拓宽先进榜样目标示范效果平台 | 第36页 |
4.2.4 拓宽社会基地实践和信息反馈平台 | 第36-37页 |
4.3 完善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廉洁教育制度 | 第37-38页 |
4.3.1 完善地方高校学生干部选拔制度 | 第37页 |
4.3.2 完善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廉洁奖惩制度 | 第37页 |
4.3.3 完善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因材施教制度 | 第37-38页 |
4.4 优化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廉洁教育环境 | 第38-40页 |
4.4.1 优化地方高校教书育人环境 | 第38-39页 |
4.4.2 优化家庭教育熏陶感染环境 | 第39页 |
4.4.3 优化社会廉洁舆论导向环境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附录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