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一)农民工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二)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四、“民工荒”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综述 | 第14-23页 |
(一)“民工荒”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二)国内关于“民工荒”问题研究综述 | 第17-23页 |
第二章 “民工荒”的内涵、历史回顾及当前的特征、影响 | 第23-27页 |
一、“民工荒”的内涵 | 第23页 |
二、“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历史回顾 | 第23-24页 |
三、新一轮“民工荒”的特征 | 第24-25页 |
(一)区域结构特征 | 第24-25页 |
(二)工种特征 | 第25页 |
(三)性别结构特征 | 第25页 |
四、新一轮“民工荒”的影响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新一轮“民工荒”成因的理论分析 | 第27-39页 |
一、微观层面:小农生存伦理视角下新一轮“民工荒”的成因分析 | 第29-34页 |
(一)小农生存伦理的含义 | 第29-30页 |
(二)小农生存伦理视角下农民工进行个人劳动供给行为决策模型 | 第30-31页 |
(三)小农生存伦理视角下新一轮“民工荒”的成因分析 | 第31-34页 |
二、宏观层面: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下新一轮“民工荒”的成因分析 | 第34-39页 |
(一)劳动力供求的年龄结构矛盾 | 第35页 |
(二)劳动力供求的地域结构矛盾 | 第35-36页 |
(三)劳动力供求的素质结构矛盾 | 第36页 |
(四)劳动力供求的权益结构矛盾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新一轮“民工荒”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 | 第39-45页 |
一、新一轮“民工荒”的发展趋势 | 第39-40页 |
(一)农民工有效供给减少 | 第39页 |
(二)农民工需求结构不合理 | 第39-40页 |
二、应对新一轮“民工荒”的措施 | 第40-45页 |
(一)提高农民工工资和其他待遇水平 | 第40页 |
(二)加强对农民工知识技能培训 | 第40-41页 |
(三)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 第41-42页 |
(四)做好产业升级和结构转移 | 第42页 |
(五)改变企业的用工模式和理念 | 第42-45页 |
结束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