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锻造操作机简介 | 第9-11页 |
1.2.1 锻造操作机的结构组成 | 第9-11页 |
1.2.2 锻造操作机的分类 | 第11页 |
1.3 课题背景 | 第11-13页 |
1.3.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3.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2 锻造操作机钳口夹持力的计算分析 | 第15-29页 |
2.1 基于摩擦抓取的锻造操作机夹持力计算方法 | 第15-19页 |
2.1.1 工件直径的计算 | 第15页 |
2.1.2 钳口处于水平位置时钳口两侧面所受正压力分布状况分析 | 第15-16页 |
2.1.3 钳口在水平位置时夹持力的计算 | 第16-18页 |
2.1.4 钳口在垂直位置时夹持力的计算 | 第18-19页 |
2.2 考虑凸齿因素影响的锻造操作机夹持力计算方法 | 第19-23页 |
2.2.1 钳口在水平位置时的夹持力计算 | 第20-21页 |
2.2.2 钳口在垂直位置时的夹持力计算 | 第21-23页 |
2.3 基于被夹持工件在允许下垂偏转的倾斜状态下的夹持力计算 | 第23-27页 |
2.3.1 钳口在水平位置时的夹持力计算 | 第24-25页 |
2.3.2 钳口在垂直位置时的夹持力计算 | 第25-26页 |
2.3.3 钳口最小稳定夹持力的确定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锻造操作机钳口夹持力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 第29-38页 |
3.1 钳口挤压工件形成齿槽所需夹持力的计算 | 第30-35页 |
3.1.1 工件屈服应力的确定 | 第31-33页 |
3.1.2 挤压接触面积的确定 | 第33-34页 |
3.1.3 夹持力计算 | 第34-35页 |
3.2 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 第35-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钳杆机构对锻造操作机夹持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38-49页 |
4.1 钳口夹持力与钳口开口大小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 | 第38-44页 |
4.1.1 钳口夹持工件直径小于D Z时的夹持力分析 | 第39-42页 |
4.1.2 钳口夹持工件直径大于D Z时的夹持力分析 | 第42-44页 |
4.2 钳杆传力比与钳口开口大小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 | 第44-47页 |
4.2.1 传力比的计算 | 第44-45页 |
4.2.2 传力比与钳口开口大小之间关系的分析 | 第45-47页 |
4.3 300kN 锻造操作机夹持稳定性分析 | 第47-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5 钳杆机构的设计分析 | 第49-57页 |
5.1 钳杆机构的设计计算 | 第49-53页 |
5.2 重载锻造操作机钳杆机构设计分析 | 第53-56页 |
5.3 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