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财政理论论文--国家机关会计(政府会计)、预算会计论文

关于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应用问题的研究--以中国人民银行L市中心支行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外研究状况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状况第14页
        1.2.3 文献评述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创新点第16-17页
        1.4.1 现实意义第16页
        1.4.2 实用价值第16-17页
第2章 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第17-22页
    2.1 理论基础第17-18页
        2.1.1 公共受托责任第17-18页
        2.1.2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18页
    2.2 政府会计的界定第18-19页
        2.2.1 财政总预算会计第19页
        2.2.2 行政单位会计第19页
        2.2.3 事业单位会计第19页
    2.3 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第19-21页
        2.3.1 收付实现制第20页
        2.3.2 权责发生制第20页
        2.3.3 修正的收付实现制第20页
        2.3.4 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第20-21页
    2.4 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西方央行权责发生制改革应用与国内比较第22-26页
    3.1 各国央行权责发生制相关应用第22-23页
        3.1.1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权责发生制改革及相关应用第22页
        3.1.2 欧洲中央银行权责发生制改革相关应用第22页
        3.1.3 英格兰银行权责发生制改革及相关应用第22-23页
        3.1.4 俄罗斯中央银行权责发生制改革及相关应用第23页
        3.1.5 西班牙中央银行权责发生制改革及应用第23页
    3.2 中国人民银行权责发生制应用国际比较第23-26页
第4章 权责发生制应用在基层人民银行案例研究第26-35页
    4.1 人民银行权责发生制改革相关条例及应用现状第26-28页
        4.1.1 人民银行相关会计条例历史背景第26-27页
        4.1.2 新会计准则对人民银行权责发生制应用的现状影响第27-28页
    4.2 现行权责发生制改革应用对基层人民银行的局限性第28-29页
        4.2.1 缺乏针对性的会计准则第28页
        4.2.2 配比原则有待运用,不便于会计信息比较第28页
        4.2.3 业务性收入和相关支出无法有效匹配第28-29页
    4.3 基层人民银行权责发生制改革应用难点——以L市中心支行为例第29-35页
        4.3.1 贷款业务改革难点分析第29-31页
        4.3.2 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改革难点分析第31-35页
第5章 中国人民银行权责发生制改革相关建议第35-39页
    5.1 人民银行权责发生制改革建议第35-36页
        5.1.1 增设核算科目第35页
        5.1.2 建立专项准备金制度第35页
        5.1.3 结合权责发生制建立成本收益风险防范机制第35-36页
        5.1.4 实行审慎的会计政策,完善财务缓冲机制第36页
    5.2 基层人民银行相关建议第36-39页
        5.2.1 及时修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法、净残值率第36-37页
        5.2.2 完善贷款科目设置和计量第37页
        5.2.3 增加风险评估环节,满足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第37页
        5.2.4 提高基层人民银行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第37-39页
第6章 总结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证券公司财务风险与防范
下一篇:汽车经销商集团财务共享中心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