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我国集体谈判权制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3页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页
    二、研究目的第9页
    三、文献综述第9-11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四、研究方法第11-12页
    五、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第12-13页
第一章 我国集体谈判权的概述第13-18页
    一、我国集体谈判权的概念与性质第13-16页
        (一)我国集体谈判权的概念第13-15页
        (二)我国集体谈判权的性质第15-16页
    二、我国集体谈判权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16-18页
        (一)我国集体谈判权与结社自由权、争议权第16-17页
        (二)我国集体谈判权与集体协商、集体合同第17-18页
第二章 我国集体谈判权的主体第18-24页
    一、集体谈判中的劳动者和工会第18-21页
        (一)劳动者与工会的概念第18-19页
        (二)劳动者在集体谈判中的地位与权利第19-20页
        (三)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地位与职能第20-21页
    二、集体谈判中的政府第21-23页
        (一)政府的概念第21-22页
        (二)政府在集体谈判中的地位与职能第22-23页
    三、集体谈判中的用人单位第23-24页
        (一)用人单的概念第23-24页
        (二)用人单位在集体谈判中的地位与义务第24页
第三章 我国集体谈判权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4-36页
    一、我国集体谈判权主体在实践中的问题第24-33页
        (一)劳动者自我弃权第24-26页
        (二)工会的地位失衡第26-29页
        (三)政府的越位第29-32页
        (四)义务主体未尽谈判的义务第32-33页
    二、我国集体谈判权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第33-36页
        (一)相关的法律内容简单且位阶低第33-34页
        (二)缺乏集体争议权的保障第34-35页
        (三)多层次集体谈判的缺失第35-36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集体谈判权制度的思考第36-46页
    一、严格规范我国集体谈判权主体行为第36-41页
        (一)加强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改善劳动者自我弃权第36-37页
        (二)加强工会的代表性和专业性,提升工会地位第37-39页
        (三)调整政府对集体劳动关系的管理模式第39-41页
        (四)严格规制义务主体的侵权行为第41页
    二、加强我国集体谈判权行使的法律支撑第41-46页
        (一)丰富相关法律内容并提高法律位阶第42-43页
        (二)严格规范集体谈判的程序第43-44页
        (三)构建多层次集体谈判体系第44-46页
结语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个人简历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法解雇中劳动者权利救济问题研究--以四个非法解雇劳动者典型案件为视角
下一篇:用人单位经济惩戒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