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释析 | 第14-22页 |
2.1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相关概念 | 第14-18页 |
2.1.1 方法的内涵 | 第14-15页 |
2.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第15-17页 |
2.1.3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第17-18页 |
2.2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相关概念 | 第18-22页 |
2.2.1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及存在形式 | 第18-19页 |
2.2.2 美国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与宗教教育的关系 | 第19-22页 |
3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第22-34页 |
3.1 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第22-26页 |
3.1.1 课堂教学 | 第22-23页 |
3.1.2 社会实践 | 第23-24页 |
3.1.3 高校日常管理工作 | 第24-25页 |
3.1.4 大学生组织建设 | 第25-26页 |
3.1.5 校园文化建设 | 第26页 |
3.2 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第26-34页 |
3.2.1 通识教育 | 第27-28页 |
3.2.2 社区服务活动 | 第28-29页 |
3.2.3 学生事务管理 | 第29页 |
3.2.4 宗教教育 | 第29-30页 |
3.2.5 大学生社团活动 | 第30-31页 |
3.2.6 校园文化建设 | 第31-34页 |
4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分析 | 第34-44页 |
4.1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共性 | 第34-37页 |
4.1.1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 | 第34-35页 |
4.1.2 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 | 第35页 |
4.1.3 建立专职教师队伍 | 第35-36页 |
4.1.4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36页 |
4.1.5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 第36-37页 |
4.2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差异性 | 第37-39页 |
4.2.1 课程设置存在差异 | 第37-38页 |
4.2.2 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存在差异 | 第38-39页 |
4.2.3 宗教教育存在差异 | 第39页 |
4.3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差异性原因分析 | 第39-44页 |
4.3.1 政治导向不同 | 第40-41页 |
4.3.2 经济基础不同 | 第41-42页 |
4.3.3 文化背景不同 | 第42-44页 |
5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比研究后对我国的启示 | 第44-52页 |
5.1 继承和发展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势 | 第44-47页 |
5.1.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第44-45页 |
5.1.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5-46页 |
5.1.3 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 | 第46-47页 |
5.2 学习和借鉴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第47-52页 |
5.2.1 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 | 第47-48页 |
5.2.2 完善心理健康教学机制 | 第48-49页 |
5.2.3 将社会实践与毕业考核相关联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