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生产性服务业概述 | 第13-16页 |
·国外对生产性服务业涵义的解释 | 第13-14页 |
·国内对生产性服务业涵义的解释 | 第14-15页 |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 | 第15页 |
·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 | 第15-16页 |
·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态势 | 第16-18页 |
·规模化、离岸外包化 | 第16-17页 |
·知识化、集聚化与网络化 | 第17页 |
·产业融合互动发展 | 第17-18页 |
·链式化 | 第18页 |
·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18-21页 |
·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 第18-19页 |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 | 第19页 |
·自主创新的"助推器" | 第19-20页 |
·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法宝 | 第20-21页 |
2. 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进展和相关理论 | 第21-34页 |
·研究进展 | 第21-28页 |
·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 | 第21-23页 |
·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23-24页 |
·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能级提升的关系 | 第24-25页 |
·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 第25-27页 |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研究 | 第27-28页 |
·相关理论 | 第28-34页 |
·劳动分工理论 | 第28-29页 |
·协同理论 | 第29页 |
·外包理论 | 第29-30页 |
·价值链理论 | 第30-31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31-32页 |
·集聚理论 | 第32-34页 |
3. 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第34-50页 |
·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第34-42页 |
·东部地区范围界定 | 第34-37页 |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在全国的地位 | 第37-38页 |
·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38-42页 |
·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 第42-48页 |
·规模总量逐步壮大 | 第43-44页 |
·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 第44-45页 |
·生产性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 第45-46页 |
·就业容纳能力逐步增强 | 第46-47页 |
·经济贡献能力巨大 | 第47页 |
·企业数量不断增多 | 第47-48页 |
·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 第48-50页 |
·新型生产性服务行业将大量涌现 | 第48页 |
·以开发区为载体的集聚区将不断推进 | 第48-49页 |
·专业服务性行业的兴起 | 第49页 |
·吸收外资的重点行业日益突出 | 第49-50页 |
4. 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模式 | 第50-66页 |
·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 第50-54页 |
·内部机制 | 第50-52页 |
·外部机制 | 第52-54页 |
·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54-58页 |
·生产要素 | 第54-55页 |
·外部市场需求 | 第55页 |
·城市化水平 | 第55-56页 |
·生产分工的专业化和规模化 | 第56页 |
·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 | 第56-57页 |
·制度和环境 | 第57-58页 |
·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模式 | 第58-66页 |
·空间集聚—扩散发展模式 | 第58-62页 |
·嵌入价值链发展模式 | 第62-66页 |
5. 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合理布局分析 | 第66-73页 |
·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 | 第66-70页 |
·模型构建 | 第66-69页 |
·总体空间布局 | 第69-70页 |
·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0-73页 |
·珠三角地区的布局问题 | 第71页 |
·长三角地区的布局问题 | 第71-72页 |
·环渤海地区的布局问题 | 第72-73页 |
6. 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合理布局的对策措施 | 第73-84页 |
·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合理布局态势 | 第73-80页 |
·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合理布局态势 | 第74-76页 |
·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合理布局态势 | 第76-79页 |
·环渤海生产性服务业合理布局态势 | 第79-80页 |
·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合理布局的对策措施 | 第80-84页 |
·围绕国际产业转移,延伸产业价值链 | 第81页 |
·消除制度性障碍,构建高效规范市场体系 | 第81页 |
·发挥地区优势,优化区域产业分工结构 | 第81-82页 |
·加强产业衔接,建立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机制 | 第82页 |
·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 第82页 |
·优化地区产业布局,促进集聚化发展 | 第82-83页 |
·加强区域协调整合,构建层级网络化分工格局 | 第83-84页 |
7. 结语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后记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