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施工管理论文

工程项目施工网络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页
    1.2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第12-14页
        1.2.1 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第12-13页
        1.2.2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与特点第13-14页
    1.3 国内外的研究分析第14-19页
        1.3.1 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第14-17页
        1.3.2 施工网络系统可靠性研究概述第17-19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19-22页
        1.4.1 主要内容第19-20页
        1.4.2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0-22页
2.施工网络人员系统可靠性分析第22-32页
    2.1 基础理论第22-24页
        2.1.1 系统工程第22页
        2.1.2 可靠性理论第22-23页
        2.1.3 模糊理论第23-24页
    2.2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人为失误分析第24-26页
        2.2.1 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第24-25页
        2.2.2 人为失误的定义及特点第25-26页
        2.2.3 人为失误对工程的影响第26页
    2.3 人员可靠性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第26-30页
        2.3.1 人的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第27页
        2.3.2 评价指标的建立第27-28页
        2.3.3 评语集的建立第28-29页
        2.3.4 确定权重向量第29-30页
    2.4 人员系统可靠性模糊评价应用分析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3.施工网络机器设备系统可靠性评价第32-38页
    3.1 施工网络机器设备故障分析第32-33页
        3.1.1 机器设备故障概念第32页
        3.1.2 设备故障的分类第32-33页
    3.2 机器设备的可靠性数据第33-36页
        3.2.1 可靠性数据结构第34页
        3.2.2 设备系统可靠性模糊评价第34-35页
        3.2.3 实例分析第35-36页
    3.3 施工机械的维护和保养第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4.施工网络环境系统可靠性分析第38-44页
    4.1 地质环境及影响因素分析第38-39页
        4.1.1 地质环境概述第38页
        4.1.2 地质环境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第38-39页
    4.2 作业环境及影响因素分析第39-41页
        4.2.1 气候环境第39-40页
        4.2.2 噪声环境第40页
        4.2.3 空气环境第40-41页
    4.3 环境系统的可靠性综合评价第41-42页
        4.3.1 实例分析第41-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5.施工网络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综合评价研究第44-52页
    5.1 施工网络人-机-环境系统分析第44-46页
        5.1.1 可靠性数据第44-45页
        5.1.2 可靠性计算第45-46页
    5.2 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价第46-47页
    5.3 人-机-环境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实例分析第47-48页
    5.4 提高施工网络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的措施研究第48-50页
        5.4.1 怎样控制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为失误第48-49页
        5.4.2 提高设备系统的可靠性措施第49页
        5.4.3 提高作业环境的可靠性措施第49页
        5.4.4 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第49-50页
    5.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6.结合遗传算法对施工网络系统可靠性的优化研究第52-60页
    6.1 系统可靠性优化方法概述第52-53页
    6.2 遗传算法概述第53-55页
        6.2.1 遗传算法理论基础第53页
        6.2.2 遗传算法的优点第53-54页
        6.2.3 遗传算法工作流程第54-55页
    6.3 施工网络系统可靠性的优化应用研究第55-59页
        6.3.1 施工网络单资源均衡优化第55-58页
        6.3.2 施工网络系统可靠性模糊优化研究第58-59页
    6.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7. 总结和展望第60-62页
    7.1 论文结论第60页
    7.2 研究展望第60-62页
致谢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机高分子助凝剂聚硅酸钛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下一篇:宝鸡陈仓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的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