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8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2.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2.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9-11页 |
1.3.1 国外研究概述 | 第9-11页 |
1.3.2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1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及方法 | 第11-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3 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2 遗址公园概述 | 第14-36页 |
2.1 遗址及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2.1.1 遗址 | 第14页 |
2.1.2 遗迹 | 第14页 |
2.1.3 遗存 | 第14-15页 |
2.1.4 文化遗产 | 第15页 |
2.2 公园概念概述 | 第15-16页 |
2.2.1 公园的定义 | 第15页 |
2.2.2 公园的主要类型 | 第15-16页 |
2.3 遗址公园 | 第16-19页 |
2.3.1 遗址公园的含义 | 第16页 |
2.3.2 遗址公园的特点 | 第16-17页 |
2.3.3 遗址公园的分布 | 第17-19页 |
2.4 遗址公园的类型 | 第19-20页 |
2.5 代表性实例研究 | 第20-34页 |
2.5.1 园林类遗址公园——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 | 第20-24页 |
2.5.2 文化类——中山岐江公园 | 第24-27页 |
2.5.3 事件类——地震遗址公园 | 第27-31页 |
2.5.4 历史类——大明宫遗址公园 | 第31-34页 |
2.6 小结 | 第34-36页 |
3 历史类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方法 | 第36-44页 |
3.1 历史类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 第36-39页 |
3.1.1 原真性原则 | 第36页 |
3.1.2 完整性原则 | 第36页 |
3.1.3 文化性原则 | 第36-37页 |
3.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37页 |
3.1.5 以人为本原则 | 第37-38页 |
3.1.6 生态原则 | 第38页 |
3.1.7 防灾避险原则 | 第38-39页 |
3.1.8 小结 | 第39页 |
3.2 历史类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方法 | 第39-44页 |
3.2.1 分析——遗址背景 | 第39-40页 |
3.2.2 调研——遗址现状调查 | 第40页 |
3.2.3 定位——遗址公园定位 | 第40页 |
3.2.4 规划——遗址公园规划 | 第40-41页 |
3.2.5 设计——遗址公园微观细节设计 | 第41-42页 |
3.2.6 小结 | 第42-44页 |
4 宝鸡陈仓遗址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实例 | 第44-68页 |
4.1 综合分析 | 第44-51页 |
4.1.1 遗址区分析 | 第44-46页 |
4.1.2 规划区域整体分析 | 第46-49页 |
4.1.3 项目 SWOT 分析 | 第49-51页 |
4.1.4 小结 | 第51页 |
4.2 规划设计 | 第51-55页 |
4.2.1 规划设计的原则 | 第51-53页 |
4.2.2 陈仓遗址公园定位 | 第53页 |
4.2.3 陈仓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 第53-55页 |
4.2.5 小结 | 第55页 |
4.3 设计构思 | 第55-56页 |
4.4 设计方案 | 第56-68页 |
4.4.1 平面布局 | 第56页 |
4.4.2 遗址区保护与设计 | 第56-58页 |
4.4.3 其它景观功能分区设计 | 第58-59页 |
4.4.4 交通流线 | 第59-60页 |
4.4.5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第60页 |
4.4.6 标识设计 | 第60-61页 |
4.4.7 植物配置 | 第61-64页 |
4.4.8 铺装设计 | 第64-66页 |
4.4.9 休憩节点设计 | 第66页 |
4.4.10 景观小品设计 | 第66-67页 |
4.4.11 小结 | 第67-68页 |
5 结论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图一:陈仓遗址公园平面设计图 | 第74-76页 |
附图二:陈仓遗址公园规划功能分区图 | 第76-78页 |
附录一:图表目录 | 第78-82页 |
附录二: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