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单钢轮压路机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单钢轮压路机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内单钢轮压路机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单钢轮压路机行驶液压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18t双泵独立驱动单钢轮压路机行驶液压系统方案研究 | 第18-28页 |
2.1 单钢轮压路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2 单钢轮压路机的作业特点和主要作业工况 | 第19-22页 |
2.2.1 压路机的档位设置 | 第19页 |
2.2.2 起步加速工况 | 第19-20页 |
2.2.3 匀速压实工况 | 第20-21页 |
2.2.4 转场运输工况 | 第21页 |
2.2.5 爬坡工况 | 第21页 |
2.2.6 停车减速工况 | 第21-22页 |
2.3 单钢轮压路机行驶液压系统的功能设计要求 | 第22页 |
2.4 双泵独立驱动行驶液压系统方案的提出 | 第22-26页 |
2.4.1 单泵双并联马行驶液压系统的特点与不足 | 第22-24页 |
2.4.2 双泵独立驱动行驶液压系统方案的提出 | 第24页 |
2.4.3 双泵独立驱动单钢轮压路机行驶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图 | 第24页 |
2.4.4 双泵独立驱动单钢轮压路机行驶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 第24-26页 |
2.4.5 双泵独立驱动行驶液压系统的主要特点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18t双泵独立驱动单钢轮压路机行驶液压系统参数匹配研究 | 第28-47页 |
3.1 单钢轮压路机典型工况下的参数匹配要求分析 | 第28-29页 |
3.2 单钢轮压路机基本技术参数 | 第29页 |
3.3 单钢轮压路机前后轮质量分配设计 | 第29-30页 |
3.4 行驶液压系统的压力匹配 | 第30-31页 |
3.5 行驶液压系统最大驱动力的计算 | 第31-35页 |
3.5.1 行驶液压系统各工况受力分析计算 | 第31-33页 |
3.5.2 行驶阻力校核与最大驱动力的确定 | 第33-35页 |
3.6 液压系统主要元件的计算与选型 | 第35-40页 |
3.6.1 发动机的选型 | 第35-36页 |
3.6.2 轮边减速机的选型 | 第36-37页 |
3.6.3 液压马达的参数计算与选型 | 第37-39页 |
3.6.4 液压泵的参数计算与选型 | 第39-40页 |
3.7 主要液压元件的校核 | 第40-43页 |
3.7.1 液压泵校核 | 第40-42页 |
3.7.2 液压马达校核 | 第42-43页 |
3.8 行驶液压系统的效率计算 | 第43-45页 |
3.8.1 泵的效率计算 | 第43-44页 |
3.8.2 马达的效率计算 | 第44-45页 |
3.8.3 行驶液压系统总效率计算 | 第45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18t双泵独立驱动单钢轮压路机行驶液压系统关键控制方法研究 | 第47-55页 |
4.1 单钢轮压路机行驶系统控制功能要求 | 第47页 |
4.2 单钢轮压路机行驶系统的关键控制方法研究 | 第47-52页 |
4.2.1 压路机行驶速度与方向控制 | 第47-48页 |
4.2.2 起步停车的柔性控制 | 第48-49页 |
4.2.3 快速制动控制 | 第49-51页 |
4.2.4 载荷自适应控制 | 第51-52页 |
4.3 同步性控制方法研究 | 第52-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18t双泵独立驱动单钢轮压路机行驶液压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 第55-67页 |
5.1 液压系统仿真的意义 | 第55页 |
5.2 AMESim仿真软件简介 | 第55-56页 |
5.3 双泵独立驱动行驶液压系统建模 | 第56-63页 |
5.4 系统仿真及分析 | 第63-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