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梁启超的“荀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第一章 梁启超早期“排荀”思想 | 第13-32页 |
第一节“排荀”思想的缘起 | 第13-17页 |
一、康有为对荀学“小康之道”的评价 | 第14-16页 |
二、谭嗣同对荀学“皆乡愿也”的抨击 | 第16-17页 |
第二节“排荀”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7-25页 |
一、将荀学定位为小康之道 | 第18-20页 |
二、批判荀子以“尊君权”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 第20-23页 |
三、指责荀子狭隘的“排异”思想 | 第23-25页 |
第三节“排荀”原因分析 | 第25-32页 |
一、近代今古文之争 | 第25-28页 |
二、提倡变法改制 | 第28-32页 |
第二章 梁启超晚期“尊荀”思想 | 第32-54页 |
第一节 梁启超对荀学态度的变化过程 | 第32-36页 |
一、对荀学态度的转变 | 第32-34页 |
二、对荀学态度的尊崇 | 第34-36页 |
第二节“尊荀”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6-47页 |
一、重新阐释荀子的政治思想 | 第36-39页 |
二、为荀子“性恶论”正名 | 第39-42页 |
三、解读荀子的“天命观”与“心体论” | 第42-44页 |
四、发掘荀学的学术史价值 | 第44-47页 |
第三节“尊荀”原因分析 | 第47-54页 |
一、与康有为在政治和学术上的分裂 | 第47-49页 |
二、政治失意的打击 | 第49-51页 |
三、西方“科学万能之梦”破产 | 第51-54页 |
第三章 梁启超荀学研究之特色 | 第54-62页 |
第一节 启蒙特色 | 第54-56页 |
第二节 考据学特色 | 第56-59页 |
第三节 重视人格修养特色 | 第59-62页 |
第四章 对梁启超荀学研究的评价 | 第62-71页 |
第一节 对梁启超早期荀学研究的评价 | 第62-66页 |
第二节 对梁启超晚期荀学研究的评价 | 第66-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