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瓦斯赋存运移及气固耦合作用的分析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穿煤隧道工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瓦斯渗流力学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3 瓦斯突出的气固耦合失稳机理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达万高速公路隧道瓦斯赋存特征 | 第17-40页 |
2.1 依托项目背景 | 第17-20页 |
2.1.1 工程概况 | 第17-19页 |
2.1.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气象 | 第19-20页 |
2.2 煤系地层及采空区 | 第20-21页 |
2.3 天坪寨隧道现场调研 | 第21-26页 |
2.3.1 瓦斯含量 | 第21页 |
2.3.2 煤层自燃与煤尘爆炸 | 第21-22页 |
2.3.3 瓦斯检测 | 第22-23页 |
2.3.4 针对瓦斯的现场措施 | 第23-26页 |
2.4 天坪寨隧道瓦斯赋存特征 | 第26-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煤层瓦斯运移的气固耦合机理 | 第40-58页 |
3.1 瓦斯爆炸、煤层自燃及其它形式 | 第40-45页 |
3.1.1 瓦斯爆炸 | 第40-41页 |
3.1.2 煤层自燃 | 第41-43页 |
3.1.3 瓦斯隧道灾害其它形式 | 第43-45页 |
3.2 瓦斯在煤系地层裂隙场的流动机理 | 第45-52页 |
3.2.1 煤的孔隙结构特征 | 第46-48页 |
3.2.2 煤层瓦斯运移的基本规律 | 第48-50页 |
3.2.3 采动覆岩运动基本规律及对卸压瓦斯影响 | 第50-52页 |
3.3 公路隧道瓦斯突出的气固耦合失稳机理 | 第52-55页 |
3.3.1 煤和瓦斯气固耦合数学模型 | 第52-54页 |
3.3.2 煤与瓦斯突出及其失稳机理 | 第54-55页 |
3.4 瓦斯灾害风险分析方法 | 第55-58页 |
第4章 隧道瓦斯运移气固耦合数值模拟 | 第58-68页 |
4.1 概述 | 第58页 |
4.2 气固耦合模型求解方法 | 第58页 |
4.3 COMSOL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 第58-59页 |
4.4 数字仿真模型建立 | 第59-60页 |
4.5 数字模型结果分析 | 第60-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含瓦斯煤层在隧道施工中的稳定性分析 | 第68-83页 |
5.1 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分析 | 第68-71页 |
5.1.1 初始应力状态 | 第68-69页 |
5.1.2 开挖后围岩应力重分布 | 第69-71页 |
5.2 岩体材料的数值实现及破坏准则 | 第71-74页 |
5.2.1 增量弹性法则 | 第71页 |
5.2.2 屈服函数及势函数 | 第71-73页 |
5.2.3 塑性修正 | 第73-74页 |
5.3 岩石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74-82页 |
5.3.1 FLAC3D软件介绍 | 第74页 |
5.3.2 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74-8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