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弓网动力学研究 | 第10-12页 |
| 1.2.2 弓网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故障诊断方法分类 | 第14-15页 |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接触网系统故障调研 | 第17-23页 |
| 2.1 接触网系统结构特点 | 第17-18页 |
| 2.1.1 刚性悬挂的基本结构 | 第17-18页 |
| 2.1.2 柔性接触网的基本结构 | 第18页 |
| 2.2 接触网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 第18-22页 |
| 2.2.1 刚性接触网故障分类 | 第18-20页 |
| 2.2.2 柔性接触网的故障分类 | 第20-22页 |
| 2.3 接触网系统故障防范措施 | 第2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弓网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 | 第23-38页 |
| 3.1 刚性接触网模型 | 第23-24页 |
| 3.2 受电弓多刚体模型 | 第24-31页 |
| 3.2.1 升弓力矩的推导 | 第25-30页 |
| 3.2.2 动力学方程 | 第30页 |
| 3.2.3 特征值分析 | 第30-31页 |
| 3.3 弓网接触模型 | 第31-32页 |
| 3.4 时频分析方法 | 第32-35页 |
| 3.4.1 希尔伯特—黄变换的基本原理 | 第32-35页 |
| 3.4.1.1 经验模态分解 | 第32-34页 |
| 3.4.1.2 希尔伯特谱分析 | 第34-35页 |
| 3.5 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 第35-37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刚性接触网故障仿真分析 | 第38-57页 |
| 4.1 接触线脱槽故障仿真 | 第38-45页 |
| 4.1.1 脱槽分析 | 第38-39页 |
| 4.1.2 受力分析 | 第39-41页 |
| 4.1.3 动力学计算结果 | 第41-42页 |
| 4.1.4 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及频谱分析 | 第42-45页 |
| 4.2 支撑倾斜故障仿真分析 | 第45-49页 |
| 4.2.1 绝缘子倾斜 | 第45-47页 |
| 4.2.2 动力学计算结果 | 第47页 |
| 4.2.3 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及频谱分析 | 第47-49页 |
| 4.3 绝缘子故障仿真分析 | 第49-52页 |
| 4.3.1 绝缘子脱落 | 第49-50页 |
| 4.3.2 动力学计算结果 | 第50页 |
| 4.3.3 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及频谱分析 | 第50-52页 |
| 4.4 中间接头故障仿真分析 | 第52-55页 |
| 4.4.1 中间接头分析 | 第52-53页 |
| 4.4.2 动力学计算结果 | 第53-54页 |
| 4.4.3 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及频谱分析 | 第54-55页 |
| 4.5 刚性接触网故障特征对比 | 第55-56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线路试验分析 | 第57-63页 |
| 5.1 试验测试系统及设备安装 | 第57-58页 |
| 5.1.1 测试系统概述 | 第57页 |
| 5.1.2 测试设备安装 | 第57-58页 |
| 5.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58-62页 |
| 5.2.1 基于试验标准的数据分析 | 第58-59页 |
| 5.2.2 基于CEEMD和Hilbert谱的特征分析 | 第59-62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1.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 2.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1页 |
| 一、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
| 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