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家塾文学选本研究--以《古文笔法百篇》为中心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一)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其评价 | 第9-10页 |
| (二)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三) 《古文笔法百篇》的编者和版本 | 第11-13页 |
| 一、 《古文笔法百篇》的编排体例与选录标准 | 第13-17页 |
| (一) 编排体例以笔法为序 | 第13-14页 |
| (二) 选文宜于初学 | 第14-17页 |
| 二、 《古文笔法百篇》的助学系统 | 第17-25页 |
| (一) 批语 | 第17-19页 |
| (二) 题解 | 第19-21页 |
| (三) 评解 | 第21-22页 |
| (四) 书后 | 第22-25页 |
| 三、 《古文笔法百篇》与文体阅读 | 第25-37页 |
| (一) 所选文体丰富多样 | 第25-26页 |
| (三) 评点恰当、精辟 | 第26-37页 |
| 1.箴铭文的评点 | 第26-27页 |
| 2.赋体文的评点 | 第27-28页 |
| 3.论说文的评点 | 第28-30页 |
| 4.序文的评点 | 第30-32页 |
| 5.书牍文的评点 | 第32-33页 |
| 6.传状文的评点 | 第33-34页 |
| 7.碑志文的评点 | 第34-36页 |
| 8.公牍文的评点 | 第36-37页 |
| 四、 《古文笔法百篇》写作方法综述 | 第37-45页 |
| (一) 关于写作技巧 | 第37-42页 |
| (二) 关于章法结构 | 第42-45页 |
| 五、 《古文笔法百篇》所体现的教育思想 | 第45-48页 |
| (一) 关于学习方法 | 第45-46页 |
| (二) 关于教学方法 | 第46-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