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0-15页 |
1 汉语方言夫妻称谓分布及特点 | 第15-23页 |
1.1 各方言夫妻称谓分布情况表 | 第15-20页 |
1.2 方言夫妻称谓特点 | 第20-23页 |
1.2.1 夫妻称谓形式丰富多样 | 第20页 |
1.2.2 夫妻称谓的通用范围不一 | 第20-21页 |
1.2.3 夫妻称谓的地域分布有别 | 第21页 |
1.2.4 夫妻称谓的内部不够对称 | 第21-23页 |
2 汉语方言夫妻称谓的语法语义角度分析 | 第23-30页 |
2.1 夫妻称谓的语法结构 | 第23-24页 |
2.2 “老+N”类夫妻称谓的语义分析 | 第24-30页 |
2.2.1 “老”的虚化义 | 第25页 |
2.2.2 “老”在“‘老’+亲属称谓”结构中的虚化进程 | 第25-27页 |
2.2.3 “老公”、“老婆”类夫妻称谓的语义演化过程及相应分析 | 第27-30页 |
3 汉语方言夫妻称谓语用分析 | 第30-44页 |
3.1 《乡村爱情》第一部中的夫妻称谓形式及使用频率 | 第30-32页 |
3.2 夫妻称谓形式特点 | 第32-38页 |
3.2.1 从他称谓 | 第32-35页 |
3.2.2 老头子——老婆子 | 第35-37页 |
3.2.3 姓名称谓 | 第37-38页 |
3.3 夫妻称谓变换的语用因素 | 第38-44页 |
3.3.1 语境对称谓选择的干涉 | 第38-40页 |
3.3.2 附着符号束的参与 | 第40-41页 |
3.3.3 目的——意图原则是不同称谓形式运用的基础前提 | 第41-44页 |
4 汉语方言夫妻称谓的文化印记 | 第44-48页 |
4.1 静态夫妻称谓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现象 | 第44-46页 |
4.1.1 “夫为妻纲”、“男女有别” | 第44页 |
4.1.2 “男尊女卑” | 第44-45页 |
4.1.3 “官本位” | 第45页 |
4.1.4 “名实不符” | 第45-46页 |
4.2 乡村生活中的夫妻称谓动态 | 第46-47页 |
4.3 方言夫妻称谓的情感文化思考 | 第47-48页 |
5 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汉语方言夫妻称谓考察 | 第48-53页 |
5.1 称谓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 第48-50页 |
5.2 方言夫妻称谓语的教学方法 | 第50-53页 |
5.2.1 称谓形式教学定位 | 第50-51页 |
5.2.2 汉语方言夫妻称谓教学方法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