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尔顿文学文本理论探析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文本理论的研究视域——文化修辞学批评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对形式主义批评的批判 | 第17-19页 |
一、形式主义——文学即“语言组织” | 第17-18页 |
二、伊格尔顿——文学即“意识形态”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对“庸俗化”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批判 | 第19-21页 |
一、“庸俗化”马克思主义批评 | 第19-20页 |
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批评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创新马克思主义批评立场:文化修辞学批评 | 第21-24页 |
一、“新左派运动”思潮的影响 | 第21-22页 |
二、“文化修辞学批评”立场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文学文本审美意识形态生产观 | 第24-35页 |
第一节 文学文本与意识形态 | 第24-28页 |
一、文本观的探源 | 第24-26页 |
二、文本与意识形态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文本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生产 | 第28-31页 |
一、文本生产的六个范畴 | 第28-29页 |
二、文本意识形态生产机制 | 第29-31页 |
第三节 文本审美意识形态生产的特点和意义 | 第31-35页 |
一、文本审美意识形态生产的对象和材料是意识形态 | 第31-32页 |
二、文本审美意识形态生产的产品是“文本意识形态” | 第32-33页 |
三、文本阅读过程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再生产 | 第33-34页 |
四、文本审美意识形态生产的意义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文本批评 | 第35-41页 |
第一节 科学文本批评的设想 | 第35-38页 |
一、阿尔都塞的“科学”马克思主义 | 第35-37页 |
二、伊格尔顿的“科学”文本批评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修辞学”文本批评的建构 | 第38-41页 |
一、“修辞学”文本批评的内涵 | 第38-39页 |
二、如何实现“修辞学”文本批评 | 第39-41页 |
结语 对伊格尔顿文学文本理论的几点思考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