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2页 |
1.1 花的发育 | 第12-15页 |
1.1.1 成花决定 | 第12-13页 |
1.1.2 花芽分化 | 第13-14页 |
1.1.3 花器官发育 | 第14-15页 |
1.2 开花调控途径 | 第15-19页 |
1.2.1 光周期途径 | 第15-16页 |
1.2.2 春化途径 | 第16-17页 |
1.2.3 赤霉素途径 | 第17-18页 |
1.2.4 自主途径 | 第18-19页 |
1.2.5 年龄途径 | 第19页 |
1.3 转录组测序技术 | 第19-21页 |
1.3.1 RNA-seq简介及应用 | 第20页 |
1.3.2 RNA-seq流程及优势 | 第20-21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3页 |
2.1 实验时间和地点 | 第22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3 实验内容 | 第22页 |
2.4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5 实验方法 | 第23-33页 |
2.5.1 FT、AP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3页 |
2.5.2 FT、AP1基因载体构建 | 第23-25页 |
2.5.2.1 FT、AP1基因克隆 | 第23页 |
2.5.2.2 TOPO载体构建 | 第23-24页 |
2.5.2.3 表达载体构建 | 第24-25页 |
2.5.2.4 载体转入农杆菌 | 第25页 |
2.5.3 棉花花粉管通道法转化 | 第25页 |
2.5.4 转化后代筛选 | 第25-26页 |
2.5.4.1 棉花T_1代筛选 | 第25-26页 |
2.5.4.2 棉花T_2代表型鉴定 | 第26页 |
2.5.5 qRT-PCR表达量检测 | 第26-29页 |
2.5.5.1 RNA提取 | 第26-28页 |
2.5.5.2 RNA反转录成cDNA | 第28页 |
2.5.5.3 荧光定量PCR | 第28-29页 |
2.5.6 棉花不同花期材料顶端组织切片观察 | 第29-30页 |
2.5.7 棉花不同花期材料转录组测序 | 第30-33页 |
2.5.7.1 总RNA提取 | 第30页 |
2.5.7.2 RNA-seq文库构建与测序 | 第30-31页 |
2.5.7.3 序列比对与分析 | 第31页 |
2.5.7.4 基因表达量统计与功能注释 | 第31页 |
2.5.7.5 差异表达基因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2.5.7.6 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分析 | 第32页 |
2.5.7.7 转录组数据库验证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50页 |
3.1 FT、AP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3-35页 |
3.2 FT、AP1基因转化与鉴定 | 第35-37页 |
3.2.1 棉花T_1代阳性植株筛选 | 第35页 |
3.2.2 棉花T_2代阳性植株表型观察 | 第35-36页 |
3.2.3 棉花T_2代阳性植株qRT-PCR表达量验证 | 第36-37页 |
3.3 棉花不同花期材料顶端组织切片观察 | 第37-38页 |
3.4 转录组测序分析 | 第38-50页 |
3.4.1 RNA质量分析 | 第38页 |
3.4.2 测序质量评估 | 第38-39页 |
3.4.3 比对分析 | 第39页 |
3.4.4 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39-47页 |
3.4.4.1 基于表达量的测序质量评估 | 第39-41页 |
3.4.4.2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第41-43页 |
3.4.4.3 聚类分析 | 第43页 |
3.4.4.4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 | 第43-45页 |
3.4.4.5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 第45-47页 |
3.4.5 可变剪切分析 | 第47-48页 |
3.4.6 转录因子分析 | 第48-49页 |
3.4.7 调控不同花期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验证 | 第49-50页 |
4 讨论 | 第50-52页 |
4.1 FT、AP1基因在棉花中的功能验证 | 第50页 |
4.2 棉花开花时间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分析 | 第50-51页 |
4.3 棉花花期调控研究的重要性 | 第51-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