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抗旱性分析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前言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作物抗旱性及其鉴定第11-18页
        1.2.1 抗旱性的概念和类型第11-12页
        1.2.2 小麦抗旱性鉴定方法第12-13页
            1.2.2.1 田间直接鉴定法第12-13页
            1.2.2.2 土壤干旱胁迫鉴定法第13页
            1.2.2.3 高渗溶液法第13页
            1.2.2.4 大气干旱法第13页
        1.2.3 抗旱性鉴定的指标第13-17页
            1.2.3.1 产量指标第14页
            1.2.3.2 形态指标第14-15页
            1.2.3.3 生长发育指标第15-16页
            1.2.3.4 生理生化指标第16页
            1.2.3.5 综合评价指标第16-17页
        1.2.4 抗旱种质资源第17-18页
    1.3 目的意义第18-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24页
    2.1 试验材料第19页
    2.2 试验方法第19页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19-22页
        2.3.1 群体动态数据调查第19-22页
        2.3.2 开花期旗叶性状调查第22页
        2.3.3 灌浆期农艺性状调查第22页
        2.3.4 产量性状的调查第22页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2-24页
        2.4.1 多样性指数第22-23页
        2.4.2 抗旱系数、抗旱指数的计算第23-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44页
    3.1 小麦品种在水旱地表现及其遗传多样性第24-27页
    3.2 水旱条件下性状的相关性第27-31页
        3.2.1 水地条件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第27-30页
        3.2.2 旱地条件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第30-31页
    3.3 聚类分析第31-36页
        3.3.1 水地条件下小麦品种的聚类分析第31-33页
        3.3.2 旱地条件下小麦品种的聚类分析第33-36页
    3.4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评价第36-44页
        3.4.1 根据抗旱系数评价第40-42页
        3.4.2 根据抗旱指数评价第42-44页
4 讨论第44-47页
    4.1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第44-45页
    4.2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45页
    4.3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分类第45-46页
    4.4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评价第46-47页
5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4页
附表1第54-58页
附表2第58-62页
附表3第62-66页
附表4第66-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覆盖材料和群体分布对旱地冬小麦土壤环境的影响
下一篇:棉花开花时间相关基因的挖掘鉴定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