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教育论文

体育大课程“学”载体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1 前言第12-19页
    1.1 选题依据第12-13页
        1.1.1 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而引发的对体育课程质量低下问题的溯源第12页
        1.1.2 体育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第12-13页
        1.1.3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学”不够完善的现实第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1 对体育课程理论的拓展和完善第13页
        1.2.2 对体育课程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第13-14页
        1.2.3 对学生学习运动技术进行科学、有效地指导第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关于课程概念的相关研究第14-15页
            (2)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第15-16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关于课程概念的相关研究第16-17页
            (2)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第17-19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9-21页
    2.1 研究对象第19页
    2.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2.2.1 文献资料法第19页
        2.2.2 问卷调查法第19-20页
        2.2.3 访谈法第20页
    2.3 研究基础第20-21页
3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1-45页
    3.1 载体的含义第21页
    3.2 目前大、中、小学体育课概况第21-23页
        3.2.1 大、中、小学体育课课时数较少,被占用现象严重第21-22页
        3.2.2 大、中、小学体育课与语数外等主科比较而言,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第22-23页
            (1)教师只重视升学考试科目第22页
            (2)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第22-23页
        3.2.3 大、中、小学体育课仅部分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23页
    3.3 大、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原则存在的问题第23-33页
        3.3.1 学得不对—偏离主旨第24页
        3.3.2 学得不准—模糊不清第24-25页
        3.3.3 学得不全—知识遗漏第25-26页
        3.3.4 学得不精—蜻蜓点水第26-28页
        3.3.5 学得不新—知识陈旧第28-29页
        3.3.6 学得不牢—学完就忘第29-30页
        3.3.7 学得不够—深度广度第30-31页
        3.3.8 学得不进—缺乏递进第31-33页
    3.4 大、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存在的问题第33-37页
        3.4.1 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第33页
        3.4.2 教(学)的技术概念不清晰第33-34页
        3.4.3 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不对、不准、不住第34-35页
            (1)教(学)重难点错误第34页
            (2)教(学)无重难点第34页
            (3)教(学)重难点浅显第34-35页
        3.4.4 教(学)的项目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生理学机制、力学机制以及项目发展趋势介绍不够第35页
        3.4.5 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根据个体差异、体育素养提出不同的要求第35-36页
        3.4.6 教(学)的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未能最终纠正第36-37页
            (1)学生出现错误,教师未能纠正第37页
            (2)教师纠正但不及时第37页
            (3)教师及时纠正,但学生最终依旧出错,缺少实用有效的方法第37页
    3.5 课堂中使“学”更合理、科学的方法与途径第37-40页
        3.5.1 项目教学的开始,介绍该项目的背景历史,基本的生理学、力学机制以及项目发展趋势第37-38页
        3.5.2 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和易错点第38页
        3.5.3 对运动技术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够简单明了地讲解和正确的示范第38页
        3.5.4 根据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第38-39页
            (1)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第38-39页
            (2)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第39页
            (3)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第39页
        3.5.5 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第39-40页
    3.6 以网球、篮球为例,归纳出课堂中如何筛选“学”的知识点第40-42页
        3.6.1 网球(截击技术)第40-41页
            (1)截击的定位第40页
            (2)截击的含义第40页
            (3)截击的要点第40-41页
        3.6.2 篮球(跳投技术)第41-42页
            (1)跳投的定位第41页
            (2)不同层次学生“学”的知识点第41-42页
    3.7 案例分析第42-45页
        3.7.1 教案第42-43页
        3.7.2 教案中所存在的问题第43页
        3.7.3 模板教案第43-45页
4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45-48页
    4.1 结论第45-46页
        4.1.1 以体育大课程理论为基础,教师“教”的科学化,促使学生“学”的科学化,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获得运动技术第45页
        4.1.2 目前在大、中、小学体育课,由于“学”的方面存在各种问题,而不利于学生运动技术的获得第45页
        4.1.3 正确、合理的“学”是学生获得运动技术的基础第45页
        4.1.4 对于相同的运动项目,从小学到大学使“学”具有递进性,有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运动技术第45-46页
    4.2 建议第46-48页
        4.2.1 大、中、小学体育课堂,应通过科学的“学”来获得运动技术第46页
        4.2.2 大力解决“学”存在的问题,提高体育课质量和学生运动能力第46页
        4.2.3 大、中、小学体育课应注重“学”的阶段,为后期打好基础第46页
        4.2.4 对于同一个运动项目,学生处于不同水平阶段,应制定不同的递进性教学目标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A第50-52页
附录B第52-54页
附录C第54-56页
附录D第56-58页
附录E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县级普通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佳木斯市汤原县振兴中学为例
下一篇:家庭中幼儿玩电子游戏情况调查研究--以重庆市S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