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在J公司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J上海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第10-12页 |
1.1.2 J上海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第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精益生产的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2.1 精益生产的基本概念 | 第15-18页 |
2.1.1 精益生产的起源及发展 | 第15-16页 |
2.1.2 精益生产的定义 | 第16-18页 |
2.2 精益生产的基本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2.1 精益生产的五项基本原则 | 第18-19页 |
2.2.2 精益生产中的八大浪费 | 第19-21页 |
2.2.3 精益生产体系 | 第21-23页 |
2.3 精益生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第3章 J公司生产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6-37页 |
3.1 J公司简介 | 第26-28页 |
3.1.1 公司人员的组织架构图 | 第27页 |
3.1.2 J公司主要产品和制造流程 | 第27-28页 |
3.2 J公司问题分析 | 第28-37页 |
3.2.1 生产效率问题 | 第28-31页 |
3.2.2 及时交货问题 | 第31-32页 |
3.2.3 品质问题 | 第32-34页 |
3.2.4 成本控制环节 | 第34-37页 |
第4章 J公司基于精益生产的改进实践 | 第37-54页 |
4.1 组建J公司生产精益团队 | 第37页 |
4.2 SMT工序的TPM改善 | 第37-40页 |
4.2.1 SMT工序现状 | 第38页 |
4.2.2 TPM的改善措施 | 第38-39页 |
4.2.3 改善效果总结 | 第39-40页 |
4.3 SMT快速换模(SMED) | 第40-44页 |
4.3.1 SMT快速换模问题分析 | 第40-41页 |
4.3.2 SMT快速换模解决方案 | 第41-43页 |
4.3.3 SMED快速换模成果总结 | 第43-44页 |
4.4 单件流和生产线平衡改善对OLE的提升 | 第44-46页 |
4.4.1 J公司T项目目前线体状况 | 第44-45页 |
4.4.2 改善后的J公司T项目线体状况 | 第45-46页 |
4.4.3 改善后的OLE提升 | 第46页 |
4.5 6S现场管理的推行 | 第46-49页 |
4.5.1 6S的推行 | 第47-48页 |
4.5.2 6S的推行成果和总结 | 第48-49页 |
4.6 FPY下的SMT品质改善 | 第49-51页 |
4.6.1 FPY不良问题描述 | 第49页 |
4.6.2 不良问题分析 | 第49-50页 |
4.6.3 不良问题改善措施 | 第50-51页 |
4.6.4 效果改善总结 | 第51页 |
4.7 生产现场高离职率的改进 | 第51-54页 |
4.7.1 离职率高的原因分析 | 第51页 |
4.7.2 基于拉动生产,看板和超市的离职率改进 | 第51-52页 |
4.7.3 拉动生产的成果展示 | 第52-5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总结 | 第54-55页 |
5.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件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