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音乐评论、欣赏论文

马勒《大地之歌》的“意象美”--基于中西意象话语的学理阐释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中文文摘第6-14页
绪论第14-44页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第14-19页
    二、文献综述第19-31页
    三、本选题的研究方法第31-32页
    四、本选题的创新点第32-33页
    五、释义与界定第33-44页
第一章 美的生发:《大地之歌》意象书写的学理定位第44-68页
    第一节 原始意象情结的积淀第44-49页
        一、马勒原始意象情结的历史与时代基础第46页
        二、马勒原始意象情结的音乐基础第46-47页
        三、马勒原始意象情结的个性化塑造第47-49页
    第二节 中国风新意象的刺激第49-61页
        一、意象在诗歌-音乐文本中的八重转换第51-54页
        二、与“中国”直接对话的马勒第54-56页
        三、诗乐的无痕黏合:七联“乐”的构建第56-59页
        四、马勒对中国风新意象的东方主义包装第59-61页
    第三节 音乐意象美的生成:马勒的艺术化新构建第61-66页
        一、捕捉音乐作品中的“意象美”第62-63页
        二、以中西意象的历史性嬗变为基础第63-64页
        三、《大地之歌》的四种意象美范畴第64-66页
    小结第66-68页
第二章 酒歌意象美:反讽元素的悲凉深邃化第68-107页
    第一节 失意的宣泄:空中楼阁式音响纪念碑第68-86页
        一、中国风酒、诗人、歌、琴新意象知音关系的延续第69-70页
        二、马勒的提坦式酒神情结及其纪念碑音响第70-73页
        三、以声乐-管弦二元模式重建“知音关系”第73-75页
        四、对巨型音响的三层消解:三次抒情核心的毁灭性力量第75-86页
    第二节 无拘束的荒诞:酒-梦意象群所开启的潜意识世界第86-105页
        一、梦境前奏:“神经烁烁”( nervous splendour)的张力-矛盾特质第87-94页
        二、“人生如梦”中批判、顿悟和沉溺的延续第94-96页
        三、“梦中梦”的套叠式构造:隔绝苦难第96-100页
        四、痛苦体验的骤然降临:7次梦中觉醒姿态第100-105页
    小结第105-107页
第三章 青春意象美:一切皆是虚妄第107-149页
    第一节 鲜活生命力中的伤感内蕴:迭相变奏的瓷亭碎片第108-136页
        一、包容万象的瓷亭实质:完美精致的微型中国“殖民展馆”第110-115页
        二、以玉笛色泽作萦绕的音响素描第115-117页
        三、周期、规整与对称性:德奥来源的拱形意象第117-122页
        四、“以水为镜”的智性趣味思维幻象第122-131页
        五、纳入青春-夕阳意象链条的金谷-兰亭遗风第131-136页
    第二节 在盘桓中决裂:爱与美的夭折与凝固第136-147页
        一、“断肠”意象及其嬗变第136-137页
        二、“捞月”、“捉星”的两重虚妄与主体的夭逝第137-139页
        三、隐含决裂的仙境情感缭绕:3个“断肠”意象第139-147页
    小结第147-149页
第四章 自然意象美:田园的庇护所第149-187页
    第一节 对人类的引导作用:动物“智者”的原始声音意象力第149-167页
        一、猿猴呼啸:回荡、刺穿与摧毁第150-159页
        二、鸟之花腔:唤醒与催眠第159-163页
        三、马驹嘶鸣:超越第163-165页
        四、动物声音意象的内在结构关联第165-167页
    第二节 循环-交混中的汇集:与生命进程同构的昼夜-四季渗透第167-185页
        一、中国风的昼夜-四季新意象第167-168页
        二、马勒对昼夜-四季意象的重组第168-172页
        三、循环-交混中的爆发:深沉、破碎的田园色彩音图第172-180页
        四、循环-交混中的簇拥点:夜意象与春天意象第180-185页
    小结第185-187页
第五章 “永恒的女性”意象美:生死回环中的层次化蜕变第187-274页
    第一节 我心凝结:“寒秋孤影”中的禁锢与涌动第187-202页
        一、于囚困中发声:从“贫妇”到灵魂自由的“中国人”第188-192页
        二、“霜冻”音响结构:封闭的空间和凝滞的时间第192-195页
        三、禁锢凝结中的微型动力因素第195-200页
        四、绝望和疲惫的延续:涌动、冲破及泯灭第200-201页
        五、终极目标的缺位:不可摧毁的困境第201-202页
    第二节 采莲美人意象中绚灿、受阻的欲望内核第202-211页
        一、“维也纳最美的女孩”第202-203页
        二、采莲“仙女”新意象及其嬗变第203-205页
        三、“光鲜明艳”的音响结构第205-207页
        四、目标的多重遮蔽:无法逾越的时空间距第207-210页
        五、在悲恸中战栗:主体欲望的徒劳传递第210-211页
    第三节 转折点:永恒女性之于绝境人类的救赎第211-233页
        一、情感绝境与音乐结构上濒临崩溃的时刻第213-215页
        二、末乐章结构转向的深层原因第215-223页
        三、悼念、包容与祈祷仪式:构造母性安全之所第223-233页
    第四节 飘零的阶梯:无限更新的连接型结构第233-250页
        一、“天梯”意象的形成根源第233-238页
        二、前奏、间奏以及宣叙调中阶梯的多样化第238-239页
        三、乡愁-离别的恐慌:迷漾中展开的永恒割裂第239-247页
        四、临近尾声时阶梯新秩序的引入第247-250页
    第五节 静态中心内的化解方式:欣喜感的闪现和蔓延第250-272页
        一、波浪壮阔和静谧至福相交融的传统第250-252页
        二、大地精神:五个静默悠远片刻向永恒中心的汇聚第252-257页
        三、完满的实现:自觉渴求的升腾性与巨大吸力的共在第257-258页
        四、包裹散漫晶莹颗粒的超长静态延续第258-272页
    小结第272-274页
结论第274-286页
    一、特殊历史时期西人“中国理念”在音乐中的结构第274-275页
    二、意象元理论在《大地之歌》个案研究中的进一步完善第275-281页
    三、对《大地之歌》中“自我”的“他者诠释”之争的评价第281-286页
参考文献第286-298页
附录一 阶梯音列直观示意图第298-308页
附录二 垂柳模式与钢琴版手稿图第308-31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第312-314页
致谢第314-316页
个人简历第316-320页

论文共3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EM模型的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在非洲之风险评估研究
下一篇:卟啉自组装功能膜的构筑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