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页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重点 | 第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第一章 审查逮捕改革路径:从行政审批式向审查逮捕诉讼化的变迁 | 第9-13页 |
1.1 审查逮捕的传统模式及其制度问题 | 第9-10页 |
1.1.1 犯罪嫌疑人主体地位缺失 | 第9页 |
1.1.2 控辩双方力量非均衡对抗 | 第9-10页 |
1.1.3 存在唯证据要件倾向 | 第10页 |
1.1.4 法律监督职能弱化 | 第10页 |
1.2 检察机关审查逮捕主体正当性考量 | 第10-12页 |
1.2.1 诉讼与诉讼化:概念的界定与厘清 | 第10页 |
1.2.2 审查逮捕诉讼化:矛盾与解答 | 第10-12页 |
1.3 反思:制度变革路上的问题 | 第12-13页 |
1.3.1 关于讯问犯罪嫌疑人程序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3.2 关于听取辩护律师意见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第二章 审查逮捕改革之法理探析:价值、制度与追求 | 第13-17页 |
2.1 审查逮捕价值认知及其对制度构建的影响 | 第13-16页 |
2.1.1 审查逮捕之于刑事诉讼的价值 | 第13-15页 |
2.1.2 理念转变与制度影响 | 第15-16页 |
2.2 审查逮捕制度追求:在司法价值平衡下追求真相 | 第16-17页 |
2.2.1 审查逮捕制度追求 | 第16页 |
2.2.2 在理念转变与制度变革之间 | 第16-17页 |
第三章 G市Y区检察院诉讼化改革试点:基于微观面的具象解析 | 第17-24页 |
3.1 审查逮捕工作基本情况及传统模式下的存在问题 | 第17-20页 |
3.1.1 传统“侦查中心主义”理念仍未转变 | 第18-19页 |
3.1.2 辩方诉讼主体弱化 | 第19页 |
3.1.3 重审查逮捕轻侦查活动监督 | 第19-20页 |
3.1.4 逮捕不当责任追究机制缺失 | 第20页 |
3.2 G市Y区检察院试点工作介绍:初步建立听审制度 | 第20-23页 |
3.2.1 前期准备工作 | 第20页 |
3.2.2 试点数据 | 第20-21页 |
3.2.3 试点案例及案例分析 | 第21-23页 |
3.3 审查逮捕诉讼化改革面临的现实困难 | 第23-24页 |
3.3.1 司法资源不足 | 第23页 |
3.3.2 机制运行配合不畅 | 第23-24页 |
3.3.3 相关法律法规依据欠缺有待完善 | 第24页 |
3.4 经验总结:听审更利于发现事实、准确定案 | 第24页 |
第四章 迈向更好的制度:以听审为核心的审查逮捕诉讼化改革 | 第24-30页 |
4.1 意义与目标 | 第24-25页 |
4.2 改革进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 第25-27页 |
4.2.1 公正与效率的问题 | 第25-26页 |
4.2.2 侦查不公开与公开审查的关系 | 第26页 |
4.2.3 听取意见与依法审查决定的关系 | 第26-27页 |
4.2.4 权利保障与权利救济 | 第27页 |
4.3 听审制度的构建与设计 | 第27-30页 |
4.3.1 听审制度总则 | 第27-28页 |
4.3.2 听审具体流程的设计 | 第28-29页 |
4.3.3 几种特殊案件的听审程序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附则 | 第3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作者介绍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