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货运价格形成及规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页 |
1.3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8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与分析 | 第18-28页 |
2.1 公路货运市场的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2.1.1 市场结构及划分 | 第18页 |
2.1.2 公路货运市场的主体 | 第18-19页 |
2.1.3 公路货运市场分类 | 第19-22页 |
2.2 公路货运市场组织结构相关分析 | 第22-27页 |
2.2.1 公路货运市场的组织结构 | 第22-25页 |
2.2.2 公路货运市场运价的体系构成 | 第25-27页 |
2.3 价格规制理论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公路货运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及分析 | 第28-36页 |
3.1 公路货运价格的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3.1.1 微观因素 | 第28页 |
3.1.2 宏观因素 | 第28-29页 |
3.2 公路货运市场运价的发展历程与分析 | 第29-30页 |
3.2.1 公路货运市场运价的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3.2.2 公路货运市场运价的分析 | 第30页 |
3.3 公路货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 第30-35页 |
3.3.1 公路货运市场的价格形成理论 | 第30-32页 |
3.3.2 公路货运市场的定价方法 | 第32-34页 |
3.3.3 定价方法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公路货运市场的合理价格研究及运价水平分析 | 第36-51页 |
4.1 公路货运市场的现价研究 | 第36-41页 |
4.1.1 研究对象的选取及调研方案的确定 | 第36-37页 |
4.1.2 西安-陕北专线货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 第37-38页 |
4.1.3 西安-陕北专线货运市场现价分析 | 第38-41页 |
4.2 公路货运市场的定价研究 | 第41-46页 |
4.2.1 研究对象的选取及调研方案的确定 | 第41-42页 |
4.2.2 单位运输成本的测算 | 第42-44页 |
4.2.3 成本加成率的测算 | 第44-46页 |
4.3 公路货运市场运价水平分析 | 第46-49页 |
4.3.1 公路货运市场合理运价测算 | 第46-47页 |
4.3.2 公路货运市场运价水平分析 | 第47-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公路货运市场价格规制措施 | 第51-61页 |
5.1 发达国家公路货运市场价格规制的实践 | 第51-54页 |
5.1.1 美国公路货运市场价格发展与规制 | 第51-52页 |
5.1.2 日本公路货运市场价格发展与规制 | 第52-54页 |
5.2 发达国家公路货运市场价格规制的启示 | 第54-55页 |
5.2.1 运价的申报与公布 | 第54-55页 |
5.2.2 运价的放松管制基于一定的市场成熟度 | 第55页 |
5.3 公路货运市场价格规制的建议 | 第55-60页 |
5.3.1 建立价格公示平台 | 第55-57页 |
5.3.2 严抓监管,倒逼落后退出 | 第57-59页 |
5.3.3 充分考虑不同线路市场的特点进行规制 | 第59页 |
5.3.4 按货物性质进行“加成”定价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