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论文--应用微生物学论文

不动杆菌BD189对赭曲霉毒素A的脱毒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9页
    1.1 真菌毒素第12-13页
    1.2 赭曲霉毒素A 的理化性质第13-14页
    1.3 赭曲霉毒素A 的产生菌第14-15页
    1.4 赭曲霉毒素A 的污染分布第15-17页
        1.4.1 谷物及相关产品第15-16页
        1.4.2 其他植物性食品及相关产品第16页
        1.4.3 动物性食品第16-17页
    1.5 赭曲霉毒素A 的毒性第17-19页
        1.5.1 肾脏毒性第17-18页
        1.5.2 肝脏毒性第18页
        1.5.3 致畸性第18页
        1.5.4 致突变性第18页
        1.5.5 致癌性第18-19页
        1.5.6 免疫毒性第19页
    1.6 赭曲霉毒素A 的限量标准第19-21页
    1.7 赭曲霉毒素A 的检测方法第21-24页
        1.7.1 薄层层析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第21-22页
        1.7.2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第22页
        1.7.3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of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第22-23页
        1.7.4 其它检测方法第23-24页
    1.8 赭曲霉毒素A 的脱毒方法第24-29页
        1.8.1 物理脱毒方法第24-26页
        1.8.2 化学脱毒方法第26-27页
        1.8.3 生物脱毒方法第27-29页
    1.9 总结第29-30页
    1.10 参考文献第30-39页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赭曲霉毒素A 的方法优化第39-48页
    2.1 引言第39-40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2.2.1 实验仪器第40-41页
        2.2.2 实验试剂第41页
        2.2.3 流动相的优化第41页
        2.2.4 流速的优化第41页
        2.2.5 检测波长的优化第41-42页
        2.2.6 OTA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4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2-47页
        2.3.1 HPLC 检测OTA 的条件优化第42-46页
        2.3.2 OTA 的标准曲线第46-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页
    2.5 参考文献第47-48页
第三章 OTA 脱毒菌株的筛选及鉴定第48-64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8-55页
        3.2.1 实验仪器第48-49页
        3.2.2 实验试剂第49-50页
        3.2.3 培养基、溶液及其配制第50-51页
        3.2.4 OTA 脱毒菌株的来源第51-52页
        3.2.5 菌株的OTA 脱毒能力实验第52-53页
        3.2.6 菌株的分类学鉴定第53-5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5-60页
        3.3.1 具有OTA 脱毒能力的菌株筛选第55-57页
        3.3.2 筛选得到的OTA 脱毒菌株(BD189)的脱毒效果第57-58页
        3.3.3 BD189 16S rDNA PCR 结果第58页
        3.3.4 BD189 16S rDNA 测序结果第58-60页
    3.4 讨论第60-62页
    3.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3.6 参考文献第63-64页
第四章 不动杆菌BD189 脱毒机理的研究第64-78页
    4.1 引言第64-65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5-70页
        4.2.1 实验仪器第65页
        4.2.2 实验试剂第65-66页
        4.2.3 培养基、溶液及其配制第66-67页
        4.2.4 Acinetobacter sp. BD189 的培养和菌液制备第67-68页
        4.2.5 BD189 活菌和高温灭活菌脱毒能力的比较第68页
        4.2.6 羧肽酶A 降解OTA 实验第68页
        4.2.7 经BD189 活菌预处理毒素溶液的制备第68-69页
        4.2.8 微核实验第69-7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70-73页
        4.3.1 BD189 活菌和高温灭活菌脱毒能力的比较第70-71页
        4.3.2 BD189 降解OTA 的产物第71页
        4.3.3 微核实验第71-73页
    4.4 讨论第73-76页
        4.4.1 BD189 菌株对OTA 的脱毒机理第73-75页
        4.4.2 BD189 菌株脱毒能力的生物学验证第75-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页
    4.6 参考文献第76-78页
第五章 不动杆菌BD189 脱毒特性及其降解酶性质研究第78-95页
    5.1 引言第78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8-85页
        5.2.1 实验仪器第78-79页
        5.2.2 实验试剂第79-80页
        5.2.3 培养基、溶液及其配制第80-81页
        5.2.4 实验方法第81-85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85-91页
        5.3.1 BD189 菌株脱毒特性的研究第85-88页
        5.3.2 降解酶性质的初步研究第88-91页
    5.4 讨论第91-94页
        5.4.1 BD189 菌株的脱毒特性第91-92页
        5.4.2 OTA 降解酶的性质第92-94页
    5.5 本章小结第94页
    5.6 参考文献第94-9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95-97页
    6.1 主要结论第95-96页
    6.2 研究展望第96-97页
缩略词表第97-98页
致谢第98-99页
研究论文发表与专利申请情况第99-102页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频响函数的动力学模型修正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Xilinx FPGA的机电系统智能控制器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