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

试论钱伟长的科学精神及其影响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目录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4页
    1.1 选题依据第14-15页
    1.2 研究的价值第15-16页
    1.3 钱伟长研究综述第16-20页
        1.3.1 钱伟长的生平及教育思想研究第17-19页
        1.3.2 钱伟长学术思想的研究第19-20页
        1.3.3 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第20页
    1.4 科学精神的研究综述第20-31页
        1.4.1 什么是科学精神?第20-22页
        1.4.2 科学精神的价值第22-23页
        1.4.3 关于科学精神的研究情况第23-31页
    1.5 钱伟长科学精神的构成第31-32页
    1.6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架构第32-34页
第二章 钱伟长的学术成就及科学精神的根基第34-51页
    2.1 钱伟长的学术成就第34-41页
        2.1.1 奇异摄动方法第36-38页
        2.1.2 环壳理论及其应用第38-39页
        2.1.3 板壳内禀理论、弹性圆薄板大挠度理论、广义变分原理等之外,其它方面的学术成就第39-41页
    2.2 钱伟长科学精神的根基——科学报国、强国富民的爱国胸怀第41-51页
        2.2.1 立志科学救国第42-46页
        2.2.2 为爱国留学、归国为报国第46-48页
        2.2.3 与师生谈爱国——先忧后乐第48-51页
第三章 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第51-80页
    3.1 板壳内禀理论研究及博士论文中的创新第51-56页
    3.2 两个主要学术创新——圆薄板大挠度问题、广义变分原理第56-62页
        3.2.1 圆薄板大挠度问题第56-59页
        3.2.2 广义变分原理及其在有限元计算中的应用第59-62页
    3.3 发展我国力学事业中的创举第62-72页
        3.3.1 创建力学研究室,参与创办北大力学系、中科院力学所、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第63-66页
        3.3.2 理性力学与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及其学术活动第66-67页
        3.3.3 筹办理性力学讲习班和相关专题会议第67-68页
        3.3.4 两个著名学术会议的诞生第68-72页
    3.4 理念上的创新——钱伟长的创新观第72-75页
    3.5 科研选题方法的创新第75-80页
        3.5.1 研究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第75-77页
        3.5.2 选择具有创造性的问题第77-80页
第四章 知行合一的奉献精神第80-102页
    4.1 钱伟长与上海大学第80-87页
        4.1.1 事必躬亲,践行教育理念第82-84页
        4.1.2 爱校爱生、事事亲力亲为第84-87页
    4.2 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的建所之道第87-95页
        4.2.1 建所背景和历程第88-90页
        4.2.2 建所方略和实践第90-94页
        4.2.3 成功之道: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学术氛围第94-95页
    4.3 钱伟长与《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第95-102页
        4.3.1 从无到有、艰难创刊第95-97页
        4.3.2 屡开先河、快速发展第97-98页
        4.3.3 影响渐广、与时俱进第98-102页
第五章 探索真理的求实精神第102-116页
    5.1 参与制定中国科技史上的第一个规划第102-105页
    5.2 求学治学恪守求真务实第105-111页
        5.2.1 谈作弊——杜绝作弊要从端正教育思想入手第105-107页
        5.2.2 反对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第107-108页
        5.2.3 科学不能无中生有,亲身实践、贵在务实第108-111页
    5.3 不迷信权威,敢于追求科学的真理第111-112页
    5.4 坚持科学发展的“百家争鸣”第112-113页
    5.5 谈如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第113-116页
第六章 钱伟长科学精神的溯源及影响第116-149页
    6.1 钱伟长科学精神的渊源第116-128页
        6.1.1 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文理交融第116-122页
        6.1.2 继承和发扬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风格第122-128页
    6.2 钱伟长科学精神的影响第128-149页
        6.2.1 科教兴中华、奔走为苍生第129-141页
        6.2.2 倡导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必须宏观综合平衡第141-143页
        6.2.3 强调系统工程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143-146页
        6.2.4 致力地区发展战略和区域规划第146-149页
第七章 钱伟长科学精神的不懈坚持与可贵之处第149-165页
    7.1 50 年代的清华之辩——历史给出了答案第149-155页
    7.2 钱伟长的坚持与改变第155-159页
    7.3 钱伟长科学精神的可贵之处第159-165页
第八章 结语第165-167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第167-169页
致谢第169-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固体透氧膜法直接制备储氢合金新工艺
下一篇:六个先天性眼球震颤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