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轮机(蒸汽透平、汽轮机)论文--理论论文

具有除湿槽的透平级湿蒸汽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国内外除湿技术研究概况第10-17页
        1.2.1 汽轮机中湿蒸汽的产生与水的形态第10-11页
        1.2.2 汽轮机内湿蒸汽损失分类及其机理研究第11-12页
        1.2.3 除湿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2-17页
    1.3 湿蒸汽两相流的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第17-21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的第21-22页
第2章 湿蒸汽数值模型的建立第22-35页
    2.1 数值控制方程第22-24页
    2.2 湍流计算模型第24-28页
    2.3 数值的离散方法第28-31页
        2.3.1 空间的离散方法第28-29页
        2.3.2 对时间的离散第29-30页
        2.3.3 加速收敛的措施第30-31页
    2.4 收敛的准则第31页
    2.5 定解的条件第31-34页
        2.5.1 边界条件第32-33页
        2.5.2 初始条件第33-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湿蒸汽在级和静叶栅内流动的数值模拟第35-58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湿蒸汽在末级内流动的数值模拟第35-45页
        3.2.1 级的计算网格及计算条件第35-37页
        3.2.2 级的计算结果及讨论第37-45页
    3.3 湿蒸汽在单列静叶栅内流动的数值模拟第45-56页
        3.3.1 静叶栅的计算网格及计算条件第45-46页
        3.3.2 静叶栅的计算结果及讨论第46-56页
    3.4 级与单列静叶栅流动模拟结果的综合第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具有除湿槽静叶栅内湿蒸汽流动的数值模拟第58-75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除湿槽的设计结构、计算网格和计算条件第58-60页
    4.3 具有除湿槽静叶栅内汽液耦合模拟结果及讨论第60-73页
        4.3.1 主流流场的耦合模拟结果及讨论第60-63页
        4.3.2 除湿槽及其附近凝结水滴的流动特性第63-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0-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语言的传播社会功能研究--中俄校园网语的比较
下一篇:通盈中心超高层钢框架—混合支撑体系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