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电声技术和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识别与设备论文

基于HMM算法的仿人机器人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概况第12-16页
        1.2.1 国外相关技术的发展概况第12-14页
        1.2.2 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概况第14-16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6页
    1.4 本文的结构第16-18页
第2章 语音识别相关原理与算法的研究第18-29页
    2.1 语音识别基础第18-20页
        2.1.1 语音识别基本原理第18-19页
        2.1.2 语音识别分类第19-20页
    2.2 语音信号分析与处理第20-22页
        2.2.1 预滤波与数字化第20-21页
        2.2.2 预加重第21页
        2.2.3 加窗分针第21-22页
    2.3 语音端点检测第22-25页
        2.3.1 短时能量及短时平均过零率第23-24页
        2.3.2 双门限端点检测算法第24-25页
    2.4 语音信号的特征提取第25-26页
        2.4.1 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PCC)第25-26页
        2.4.2 Mel 频谱倒谱系数(MFCC)第26页
    2.5 常用语音识别和训练方法第26-28页
        2.5.1 矢量量化(VQ)第27页
        2.5.2 动态时间规整(DTW)第27-28页
        2.5.3 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第28页
        2.5.4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ANN)第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去噪算法和隐马尔可夫算法的研究及改进第29-43页
    3.1 语音信号去噪算法研究第29-31页
        3.1.1 传统频谱减法第29-30页
        3.1.2 音乐噪声产生的原因第30页
        3.1.3 改进的频谱减法第30-31页
    3.2 HMM 模型介绍第31-34页
        3.2.1 HMM 基本原理第31-32页
        3.2.2 HMM 模型结构第32-33页
        3.2.3 HMM 模型的分类第33-34页
    3.3 HMM 的实现第34-39页
        3.3.1 HMM 模型的三个基本问题第34-35页
        3.3.2 向前-向后算法的研究第35-37页
        3.3.3 Viterbi 算法的研究第37-38页
        3.3.4 Baum-Welch 算法的研究第38-39页
    3.4 基于 K 均值 HMM 算法的改进第39-42页
        3.4.1 K 均值算法第40页
        3.4.2 HMM 模型的改进第40-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仿人机器人平台介绍及实验分析第43-59页
    4.1 仿人机器人整体系统控制方案第43-44页
    4.2 语音识别硬件系统设计与搭建第44-45页
    4.3 语音信号去噪和特征参数提取第45-48页
        4.3.1 语音信号去噪第45-46页
        4.3.2 特征参数提取第46-48页
    4.4 声学建模第48-51页
        4.4.1 语音库介绍第48-49页
        4.4.2 特征提取第49页
        4.4.3 HMM 模型训练单元第49-51页
    4.5 实验结果分析第51-57页
        4.5.1 不同实验条件下识别结果分析第51-52页
        4.5.2 不同说话风格识别结果分析第52-53页
        4.5.3 异性之间识别率差异分析第53-54页
        4.5.4 双通道语音输入识别率分析第54-55页
        4.5.5 K 均值分段算法结果分析第55-57页
    4.6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6LoWPAN的无线传感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用于探针台的高精度运动平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