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2.1 产业集群概念与理论发展 | 第10-14页 |
1.2.2 全球价值链概念与理论发展 | 第14-16页 |
1.2.3 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的联系 | 第16页 |
1.2.4 我国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案例研究 | 第16-18页 |
1.2.5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的耦合关系分析—静态视角 | 第21-40页 |
2.1 治理视角在产业集群和全球价值链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6页 |
2.1.1 治理的概念 | 第21页 |
2.1.2 治理与产业集群研究 | 第21-22页 |
2.1.3 治理与全球价值链研究 | 第22-25页 |
2.1.4 治理与集群升级 | 第25-26页 |
2.2 产业集群治理模式与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内在逻辑关联 | 第26-27页 |
2.3 “双重治理”分析框架 | 第27-30页 |
2.4 产业集群治理模式与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之间的匹配模型 | 第30-38页 |
2.5 小结 | 第38-40页 |
3 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的耦合关系分析——动态视角 | 第40-49页 |
3.1 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演化的影响要素、机制和路径研究 | 第40-44页 |
3.1.1 新三要素的提出 | 第40-41页 |
3.1.2 新三要素的影响机制 | 第41-43页 |
3.1.3 两种演化路径的分析 | 第43-44页 |
3.2 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演化下三种治理模式的集群的制衡作用 | 第44-48页 |
3.2.1 全球价值链权力集中化下三种治理模式的产业集群的制衡作用 | 第44-46页 |
3.2.2 全球价值链权力平等化下三种治理模式的产业集群的制衡作用 | 第46-48页 |
3.3 小结 | 第48-49页 |
4 案例分析 | 第49-63页 |
4.1 16个产业集群双重治理的分布图谱 | 第49-53页 |
4.2 案例分析——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 第53-63页 |
4.2.1 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产业链、空间分布和治理模式 | 第53-57页 |
4.2.1.1 集群概况 | 第54页 |
4.2.1.2 集群产业链 | 第54-55页 |
4.2.1.3 集群内企业空间布局分析 | 第55-56页 |
4.2.1.4 集群治理模式 | 第56-57页 |
4.2.2 全球工程机械制造业价值链的空间分布和治理模式 | 第57-59页 |
4.2.2.1 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空间分布 | 第57-58页 |
4.2.2.2 工程机械行业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 | 第58-59页 |
4.2.3 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与全球工程机械价值链的耦合关系分析 | 第59-62页 |
4.2.3.1 “双重治理”——静态分析 | 第59-60页 |
4.2.3.2 “双重治理”——动态分析 | 第60-62页 |
4.2.4 启示 | 第62-63页 |
5 基于“双重治理”的集群发展建议 | 第63-6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