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起重机械与运输机械论文--装卸机械论文--装载机论文

轮式装载机湿式驱动桥制动热平衡仿真计算与改进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轮式装载机的发展现状第9-10页
    1.2 国内外轮式装载机驱动桥发展现状及趋势第10-13页
    1.3 驱动桥热分析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4-15页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2 湿式驱动桥循环工况下能量计算第17-29页
    2.1 轮式装载机作业工况定义第17-19页
        2.1.1 轮式装载机的工作方式第17-18页
        2.1.2 轮式装载机作业工况定义第18-19页
    2.2 各循环工况下制动能量的计算第19-24页
        2.2.1 制动过程滑摩功计算第19-21页
        2.2.2 制动减速度的计算第21页
        2.2.3 各循环工况制动能量的计算第21-24页
    2.3 其他热源计算第24-27页
        2.3.1 主传动及差速器功率损失计算第24-25页
        2.3.2 终传动效率计算第25页
        2.3.3 轴承的发热计算第25-26页
        2.3.4 搅油损失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3 驱动桥制动热平衡仿真分析第29-47页
    3.1 计算流体力学原理第29-33页
        3.1.1 概述第29页
        3.1.2 计算流体力学控制方程第29-32页
        3.1.3 计算流体力学的求解过程第32-33页
    3.2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3-39页
        3.2.1 三维建模过程第33-38页
        3.2.2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8-39页
    3.3 数值模拟过程第39-42页
        3.3.1 FLUENT 软件简介第39-40页
        3.3.2 网格及运行环境设置第40页
        3.3.3 求解器及计算模型选择第40-41页
        3.3.4 材料参数设置第41页
        3.3.5 边界条件设置第41-42页
    3.4 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第42-45页
        3.4.1 仿真计算第42页
        3.4.2 仿真结果分析第42-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4 ZL50 式装载机驱动桥热平衡试验与分析第47-63页
    4.1 试验前的准备第47-51页
        4.1.1 试验所用装载机性能测试第47-48页
        4.1.2 试验用传感器及布置第48-50页
        4.1.3 信号采集系统第50-51页
    4.2 试验过程第51-54页
        4.2.1 不同工作循环下制动生热测试第51-52页
        4.2.2 滑摩功影响因素测试第52-53页
        4.2.3 长时间制动热平衡测试第53-54页
    4.3 实验结果分析第54-62页
        4.3.1 滑摩功的计算方法第54-55页
        4.3.2 循环工况下作业数据分析第55-59页
        4.3.3 滑摩功影响因素分析第59-61页
        4.3.4 长时间制动热平衡测试数据分析第61-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5 驱动桥制动热平衡的改进第63-79页
    5.1 不同滑摩功率下热平衡仿真计算第63-71页
        5.1.1 仿真模型的验证第63-65页
        5.1.2 驱动桥热平衡稳态仿真计算第65-69页
        5.1.3 驱动桥热平衡瞬态仿真计算第69-70页
        5.1.4 热平衡影响因素分析第70-71页
    5.2 驱动桥热平衡改进方案设计第71-74页
        5.2.1 强制冷却循环设计第71-73页
        5.2.2 试验方案确定第73-74页
    5.3 改进方案试验结果分析第74-76页
    5.4 本章小结第76-79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6.1 全文总结第79-80页
    6.2 展望第80-81页
致谢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附录第87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胶质芽孢杆菌促进印度芥菜富集土壤镉的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