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胶质芽孢杆菌促进印度芥菜富集土壤镉的效应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引言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第11页
        1.1.2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危害第11页
        1.1.3 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第11-12页
        1.1.4 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第12页
        1.1.5 土壤镉污染的严重性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8页
        1.2.1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理与方法第13页
        1.2.2 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理与方法第13-14页
        1.2.3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第14-15页
        1.2.4 根际环境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第15-16页
        1.2.5 重金属形态对土壤修复的影响第16-17页
        1.2.6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17页
        1.2.7 pH 对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第17-18页
        1.2.8 胶质芽孢杆菌是重要的土壤功能菌第18页
    1.3 研究目的第18-19页
    1.4 研究内容第19页
    1.5 技术路线第19-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25页
    2.1 供试植物和土壤第21页
    2.2 供试菌株及培养第21页
    2.3 试验设计第21-23页
        2.3.1 灭菌土培试验设计第21-22页
        2.3.2 土培根际试验设计第22-23页
    2.4 样品的采集第23页
        2.4.1 植物样品的采集第23页
        2.4.2 土壤样品的采集第23页
    2.5 分析指标及测定方法第23-24页
    2.6 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第24-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5-40页
    3.1 胶质芽孢杆菌促进印度芥菜富集土壤 Cd 适宜浓度的筛选第25-28页
        3.1.1 不同浓度胶质芽孢杆菌处理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第25-26页
        3.1.2 不同浓度胶质芽孢杆菌处理对植物富集 Cd 的影响第26-27页
        3.1.3 不同浓度胶质芽孢杆菌处理对土壤 Cd 含量的影响第27-28页
    3.2 胶质芽孢杆菌对印度芥菜根际土壤 Cd 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影响第28-32页
        3.2.1 胶质芽孢杆菌对根际土壤 Cd 含量的影响第28-29页
        3.2.2 胶质芽孢杆菌处理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第29-30页
        3.2.3 胶质芽孢杆菌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第30页
        3.2.4 胶质芽孢杆菌处理对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第30-31页
        3.2.5 胶质芽孢杆菌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第31页
        3.2.6 根际土壤镉含量与土壤酶活性相关分析第31-32页
    3.3 胶质芽孢杆菌对印度芥菜富集土壤 Cd 及土壤 pH 的影响第32-36页
        3.3.1 胶质芽孢杆菌处理对植物地上、地下部分富集 Cd 含量的影响第32-33页
        3.3.2 胶质芽孢杆菌处理对土壤有效态 Cd 含量的影响第33-34页
        3.3.3 胶质芽孢杆菌处理对土壤 pH 的影响第34-35页
        3.3.4 有效态 Cd 含量与土壤 pH 的回归分析第35-36页
    3.4 胶质芽孢杆菌对印度芥菜生物量及根际土壤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第36-40页
        3.4.1 胶质芽孢杆菌处理对印度芥菜生物量的影响第36-37页
        3.4.2 胶质芽孢杆菌对印度芥菜根系土壤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第37-40页
4 讨论与主要结论第40-46页
    4.1 讨论第40-43页
        4.1.1 胶质芽孢杆菌辅助印度芥菜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第40页
        4.1.2 胶质芽孢杆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40-42页
        4.1.3 胶质芽孢杆菌通过改变土壤 pH 来影响重金属有效性第42页
        4.1.4 胶质芽孢杆菌影响根际土壤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第42-43页
    4.2 主要结论第43-46页
5 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7页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57-59页
作者简历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轮式装载机湿式驱动桥制动热平衡仿真计算与改进
下一篇:东海大气气溶胶中二元羧酸的浓度分布及其形成和来源研究